论点摘编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06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17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宋画《采薇图》中的环境考察

      

      ——兼论南宋环境人物画的新样式

       冯鸣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6.5.50~59

       《采薇图》是南宋画院初期人物画的代表作之一。从形式来看,《采薇图》画面中的人物是为主体,但从画幅的形制、人物与山水的比例等方面来看,此画应属于“环境人物画”或“山水人物画”,即指在一幅画中环境和人物所占比重相仿且融合恰当。在《采薇图》之前,独立的单幅“环境人物画”尚未流行。人物要么作为画面的主体但背景空白无填充,要么多作为大山大水间微小的点缀。其与环境和山水的关系不是显得过于疏离,便是显得过于渺小。而在《采薇图》之后,出现了一批山水与人物平分秋色、相得益彰的环境人物图。故探究《采薇图》中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从《采薇图》的环境(包括农具、树木和山水)入手,分别从图像中伯夷叔齐的农具极其巧妙设置对环境营造的意义、画中的几棵醒目的树木分别是什么品种及其象征意义、画中的山石、河流的视觉引导效果及其营造的意境三个方面探讨了北宋向南宋绘画过渡的过程中,人物与环境的比例和关系发生的变化,以及环境设置与画面氛围烘托与图像最终意义的关系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在《采薇图》南宋兴起的“环境人物图”的中所处的历史位置,及南宋“环境人物图”的风格创新及诱发其产生的可能因素。并总结出此类环境人物画具备的四大特征及其可能诱发其产生的三点原因。

       木板年画发祥传播的史学研究

       程民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5.1~10

       木板年画的出现是雕版印刷、年画、造纸术三种工艺发展、融合的结果。其制作形式发生较为巨大的变化时间和地点应是在北宋后期的东京开封。熙宁五年(1072)除夕,宋神宗将所藏吴道子画的钟馗像雕版印刷分赐大臣,成为木板年画最早的历史记录。至宋徽宗朝,开封民间木板年画的普及、制作已产业化。北宋灭亡后,木板年画扩散至全国。至清代,开封城郊的朱仙镇木板年画强劲崛起,几乎垄断了周边省份市场。木版年画的出现使千家万户张贴年画成为可能,促进了年画风俗的形成。门神年画这一汴京元素成为中华节日文明的重要符号之一。对于以往有关成果出现个别谬误和普遍误解,文中主要就四个问题作了相关阐释。第一,宋代史籍中“纸画”的定义问题。据史料中记载的纸画乃是汴京民间的口语,是与绢画所对称的纸本画的同城,它其中可以包括年画,但并非是年画、木板年画的泛称。第二,“纸马”与门神概念混淆问题。事实上,根据《辞源》的解释以及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绘有的“王家纸马铺”等史料来看,“纸马”并不是门神等主要年画的别称,而是服务于死者,用于焚烧的“丧葬白事”。第三,明代开封年画“最为红火”、“有了新的发展”等说法并不属实。第四,所有的木板年画都是始于宋代,并非只有朱仙镇一地,其风格也是延续汴京年画的特点,故而最早只有在清代乾隆时期史料记载的“朱仙镇木板年画”不应称作“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

       东方的意象,西方的反响

      

      ——10世纪钱伯斯东方园林理论及其批评反应

       《美术研究》2016.4.42~48

       东西方园林艺术沿着自身的传统向前发展,1711年,承德避暑山庄的建成,成为中国园林的经典之作。在历史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正是在这同一时期,中国园林图像传到了英国,中国园林的景观设计被英国皇室大量借鉴并与其固有的传统园林观念产生了很多碰撞。英国皇家建筑师钱伯斯有着难以忘怀的中国经历,他的《论东方造园术》一书的出版以及所引起的争论,在艺术批评史上是一个有趣的插曲。“如画式”本文将钱伯斯的这一鲜为人知的重要著作置于英国“如画式”(在18世纪初开始由法国人使用,意指一种“向画家的绘画风格”那样的艺术品)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的语境中进行考察,分析钱伯斯文本的写作动机和基本特色,探讨中国园林艺术在英国的批评反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