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旧换新的闭环供应链决策模型

作 者:

作者简介:
缪朝炜(1980-),男,福建福州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博士,教授,Email:miaozhaowei@xmu.edu.cn,厦门 361005;夏志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厦门 361005

原文出处:
管理科学学报

内容提要:

构建了3种基于以旧换新策略的闭环供应链决策模型,包括集中决策模型(C)、制造商销售第三方回收商回收模型(M3P)、零售商销售第三方回收商回收模型(R3P),并分别讨论了模型的最优定价与回收策略。通过理论与数值分析表明:制造商和整个供应链系统所获得的利润方面,模型C优于模型M3P,而模型M3P优于模型R3P;而第三方回收商所获得的利润方面,模型M3P也优于模型R3P;此外,根据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估方法进行环境绩效分析,结果表明在环境绩效的表现上不存在具有绝对优势的模型。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7 年 01 期

字号:

      修订日期2014-09-10.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07(2016)09-0049-18

      0 引言

      闭环供应链在节约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通过系统的设计、控制和运营来使得产品实现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价值最大化[1]。已有研究表明旧产品的直接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比新产品大[2,3]。通常,旧产品的再利用方式主要包括价值增值的再利用方式(如再制造,翻新及修理),材料再利用方式(如拆解利用和再循环),及能源再利用方式(如焚烧和填埋)[3,4]。其中,能源再利用方式在能源节约和环境污染方面产生矛盾。其他方式,特别是再制造,因在能源节约,成本节约和销售收益方面达成一致[5],有助于实现“经济”与“低碳”的双赢。尽管如此,企业在进行再制造或者其他再利用方式时,在产品的回收方面存在困难[6]。回收形式上,Guide等[7]提出了通过经济返利的方式来解决回收的难题。回收渠道方面,Savaskan等[8]通过构建单阶段静态决策模型比较分析了制造商的4种废旧产品的回收渠道,包括集中回收,直接从消费者手中回收,以激励的形式从零售商处回收,以及将回收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回收商,并认为集中回收是对制造商和整个企业系统最优的回收渠道,而以激励的形式从零售商处回收则是最优的分散回收渠道;计国君和黄位旺[9]则通过构建两阶段动态决策模型比较分析了制造商的3种回收处理渠道,包括集中回收,一个回收商对一个制造商的委托回收渠道,以及一个回收商对两个制造商的委托回收渠道,研究表明集中渠道所带来的社会福利最大;聂佳佳[10]所研究的回收渠道与Savaskan等相同,但其研究问题着眼于零售商信息分享对这些闭环供应链回收渠道的影响,研究表明不管是零售商的分享策略还是制造商回收渠道的选择均取决于预测精度和回收产品价格高低。回收责任方面,计国君和黄位旺[11]基于博弈论的视角,比较分析了单独回收,集体回收两种回收条例对企业再制造决策以及OEM回收激励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单独回收的激励效果更好;Atasu等[12]比较分析了两种回收法规,即基于制造商运营的回收系统与基于国家运营的回收系统,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研究表明两种回收法规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各不相同,而利益相关者对两种法令的偏好取决于整个运营环境。闭环供应链一体化决策方面,Ovchinnikov[13]将再制造回收环节和营销环节相结合,为OEM进行基于再制造的闭环供应链管理提供了一体化的决策;李响等[14]研究了随机产率和随机需求下的再制造系统的回收定价决策和销售定价决策。以上文献研究了单纯意义的经济激励性回收下的闭环供应链模型,并未对基于以旧换新策略的闭环供应链的模型进行研究。

      与单纯意义的经济激励回收不同,以旧换新策略将回收端和销售端进行了很好的衔接,近年来也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学术界对于以旧换新的研究主要通过分析消费者以旧换新的行为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指导。在以旧换新行为的理论研究方面,Okada[15]对消费者进行以旧换新的心理成本进行了理论上的解释,并指出:相比边际成本,个体的替换购买决策对心理成本更为敏感。这一研究表明企业可以通过以旧换新策略来加速消费者的替换购买。与Okada相似,Kim等[16]的研究也在于分析以旧换新中消费者的行为,不同的是他们将研究重点锁定在当消费者已经选择进行以旧换新后,不同定价水平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两个经济上完全等量的以旧换新定价方案,多付定价法适用于旧产品价格对新产品价格比率低的产品,而对于这一价格比率高的产品,少付定价法更加适宜。

      从以旧换新行为的应用研究角度,根据B2B市场返回商品授权(RMA)中顾客以旧换新行为的历史数据,Li等[17]利用聚类分析和有限混合回归模型对消费者进行划分,并验证了当结合消费者类型和产品自身特点来预测RMA中返回产品数量时,预测更为精确;Kwon等[18]认为在允许歧视定价的汽车以旧换新中,销售人员可以根据消费者以旧换新行为来决定新产品价格,其研究表明销售者更倾向于向进行以旧换新以及换购相同品牌的消费者收取更高的新产品价格。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根据心理成本理论,Yin等[19]比较了3种不同以旧换新定价策略对于企业盈利的影响,通过数值实验发现基于与时间无关的歧视定价策略可以为企业带来最大的利润;Rao等[20]的研究则表明以旧换新可以帮助企业解决旧产品市场中的“柠檬问题”,并可能抵消该市场对新产品市场的竞食效应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些文献从消费者行为,定价策略,以及竞争策略等方面对以旧换新进行研究,但没有站在闭环供应链的角度对以旧换新策略的影响加以综合分析。

      在实践中,以旧换新也得到了企业界的青睐,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近年来,国内以旧换新市场因国家对汽车、家电以及家具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支持,引起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广泛参与。马卫民和赵璋[21]深刻剖析了以旧换新补贴对各种闭环供应链渠道的影响,包括对消费者、闭环供应链规模及企业的影响。易余胤和袁江[22]研究分析了在销售渠道和回收渠道均存在冲突的情形下企业定价决策包括批发价、零售价、废旧品的回收价和回收补贴价格,及其对利润的影响。朱庆华和窦一杰[23]建立了绿色供应链管理中考虑产品绿色度和政府补贴分析的博弈模型并研究了参数对决策的影响。相对于Savaskan等[8]研究的制造商回收和零售商回收的闭环供应链,目前由第三方回收商回收的情形更为普遍。范体军等[24]]探讨了基于绿色再制造时考虑激励因素和不考虑激励因素两种情况下废旧产品回收外包的决策模型。晏妮娜和黄小原[25]构建了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了分散闭环供应链系统中制造商为主方、零售商和第三方为从方的集成闭环供应链的联合优化策略以及供应链合同的协调。熊中楷等[26]研究了零售商作为第三方从事再制造的闭环供应链系统与其只从事回收和销售时对供应链各成员收益的影响。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在以旧换新的政策背景下,立足于第三方回收商参与的闭环供应链,构建了具有两阶段生命周期产品的静态博弈模型,讨论了不同模式的闭环供应链中两个阶段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行为,并分析了对于制造商、第三方回收商及整个闭环供应链系统最有利的模式,为企业选择合适的闭环供应链渠道提供决策依据;此外,从全生命周期评估的角度,比较分析各个闭环供应链渠道下产品对环境的总影响,从环保的角度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