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消费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2015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为3.5万亿元,同比增长9.5%,占GDP比重5.5%,物流业发展势头良好。与此同时,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格局呈现明显的差异化,一方面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物流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另一方面城市地区物流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地区[1]。在我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战略要求下,区域公平协调发展成为决策中越来越受关注的目标。物流资源作为物流服务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区物流发展水平,以往物流资源配置决策以需求为导向、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经济发达、人口集聚的地区往往获得更多的资源,导致区域物流水平差异进一步拉大。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通过改善供给拉动需求的资源配置决策思路,物流供需平衡理论[2]也表明物流供给将促进需求的增长。因此从供给的角度出发,对物流资源进行公平的配置将有助于欠发达地区的物流产业发展,缩小区域物流水平差距。 一、文献回顾 目前,国内外学者围绕区域物流资源的分布格局、差异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等开展了许多研究。范·登·霍伊维尔(Van Den Heuvel)等[3]以荷兰北布拉班特省为例,分析了物流设施、物流企业的空间聚集特征与区位变化规律。部分国外学者[4-5]认为,物流资源的分布呈现先集聚后扩散的态势,主要是受集聚导致的交通拥堵、土地利用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增加等问题的影响。国内学者王成金等[6]、韩增林等[7]重点研究了我国物流企业及物流园区的空间组织、分布格局与区位选择。金凤花等[8]运用Theil指数对2001-2011年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了区域物流发展的差异化程度。张晶等[9]引入碳排放Theil指数及区域分离系数,对我国物流业碳排放的地区差异进行了测度和分解。在众多的公平性指标中变异系数、基尼系数、Theil指数和阿特金森指数是较为合适的公平测度指标[10]。 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产业的空间格局、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等,难以科学衡量区域物流资源配置现状,无法指导公平的物流资源配置决策。因此,本文构建物流资源配置指标体系,结合Theil指数对区域内及区域间的公平性进行评价,以四川省为例从区县、地级市和物流增长极三个层面,分析区域的物流资源配置公平性,并运用回归分析研究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指标选取 1.区域物流资源配置指标 遵循指标可量化、可获取的原则,本文从物流节点、物流通道、物流企业方面构建物流资源配置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区域物流资源配置公平性影响因素指标 参考已有研究[11-12],探讨区域社会经济因素对物流资源配置公平性的影响,确定影响因素如表2所示。
(二)公平测度方法 各区域每类资源配置指数通过各子指标的无量纲化和加权加总得到。通过资源指数计算物流节点、通道、企业以及所有资源的Theil指数,作为衡量公平的指标。 1.指标无量纲化 为消除子系统指标数据量纲的影响,使其具有可比性,首先对数据指标进行极差标准化处理。由于所有指标都是正向指标,因此计算公式如下。
2.物流资源配置指数 物流节点、通道和企业资源配置指数分别通过各关联指标加权加总得到,权重的计算采用均方差决策法,第k类物流资源下关联指标j的权重
计算如下。
其中,
表示各区域指标j值的均方差,
表示k类物流资源下指标j的权重,
表示k类资源下的关联指标集合。式(3)表示同一类物流资源下各关联指标的权重相加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