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工潮”的兴起改变了农村传统的家庭结构和抚育方式,由此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愈演愈烈。目前,我国0-17岁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经高达6102.55万,其中将近一半(46.74%)是父母都外出的双留守儿童,大约205.7万的留守儿童甚至是单独居住的[1]。国内很多研究认为,留守经历会给农村儿童造成各种各样的负面影响,如学习成绩不理想、逃学、辍学、纪律观念差等行为问题,容易产生孤独感、自卑、冷漠、内向等情绪或性格[2]。但是目前国内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过度集中于负面发展结果,可能导致对该群体的片面理解甚至“污名化”[3]。事实上,留守儿童并不都是“问题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性:一些儿童表现出了较多的问题行为,一些儿童却并没有表现出适应性问题,甚至在不利的环境中发展出很多良好品质,表现出较高的抗逆力[4]。 所谓抗逆力,指的是个体的心理功能及其发展并未受到压力、逆境的损伤性影响的心理现象[5]。国内外的研究一致显示,压力和逆境对个体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那些处于不利成长环境中的儿童,有超过半数的人通常不会出现严重的适应不良或持续的问题[6]。李永鑫等人的研究发现,与父母团聚的频率与留守儿童的抗逆力存在显著正相关,父亲单独外出的留守儿童抗逆力水平最高,母亲单独外出对留守儿童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大[7]。另一些研究则证明,留守儿童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如同伴支持、与抚养人的沟通情况等,对抗逆力有着积极的作用[8]。 上述有关留守儿童抗逆力的研究,均是以正在留守中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留守儿童的抗逆力及其与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认为,要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留守儿童抗逆力的发展,仅仅依赖此类横向调查研究是不够的。因此,本研究选择那些已经顺利渡过留守期的曾留守大学生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溯生命史的方法,揭示对留守儿童抗逆力的发展具有保护作用的各种因素。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Wright & Masten提出,对个体抗逆力的评估可以依据各年龄段的主要发展任务的完成情况,如果身处逆境仍成功地完成了相应的发展任务,就可以认为其抗逆力较高[9]。有关留守儿童的研究结果一致显示,学习问题、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是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挑战[10]。曾留守大学生们能够在教育资源比较匮乏的环境中顺利考入大学,已然表现出学习方面很强的胜任力;本研究进一步采用抗逆力量表和心理健康量表进行筛选,最终选择了10名曾留守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名被访者的抗逆力得分很高,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可以作为具有抗逆力的留守儿童的典范②;另有2名被访者的抗逆力和心理健康测试状况较差,可作为对照;10名被访者中有4名在读研究生、3名在读本科生和3名本科毕业后工作的人员,其中女性6人,男性4人;被访者的留守时间跨度从1-14年不等,其中单留守的有2人,双留守的有8人③。 (二)研究方法与资料整理 采用回溯生命史的方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多次深入访谈,收集他们留守期间的生活经历,包括基本的生命轨迹,当时的情感体验及应对过程,重要他人的影响和作用等,并倾听他们对自身留守经历的解读。在得到访谈对象允许的情况下,对所有访谈进行了录音,每个研究对象的累积访谈时间均在2小时以上。 将录音资料转誊成逐字稿,并对其中不够清晰的信息进行了回访澄清。在对原始文本资料进行仔细阅读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逐级编码,抽取出促进留守儿童抗逆力发展的各种因素。 二、结果与分析 (一)内部保护性因素 1.对留守事件的正向解读 Luthar等指出,抗逆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其生活经历的解释。本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对留守处境的主观认识和父母离开自己外出打工的原因的解读,对他们的正向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11]。“9岁的时候我妈决定出去……当时我们家欠了好多钱……你知道她出门是挣钱还债,所以你不会想着他们为什么要出去,他们为什么不带我。”(被访者1)正因为能够理解父母离家打工的不得已,所以比较容易接受新的生活方式并努力适应。相反,对此不能理解的留守儿童则会经历更多的困扰,甚至给亲子关系留下无法弥合的裂痕:“父母没带我一起出去的原因,他们从没给过我正面的回答,后来就不问了……我觉得他们就是自私。”(被访者4) 2.学业胜任力 本研究中所有访谈对象的共同特点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至少从中学开始)学习成绩较好,这是他们得以升入大学的根本原因。同时,较高的学业胜任力也从几个方面促进了其抗逆力的发展。 首先,个体对自己的学业胜任力的感知与学业成就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偶然的学业成功经验因为得到外界的及时强化,会逐渐内化为追求成功的动力,提高他们在学业上的投入程度和坚持性,从而更进一步提升了学业成绩。“我刚上初中时学习很努力,第一次月考就考了四个慢班的第一,感觉太偶然了……这次考试后我一直保持着第一,因为既然考了第一就不想考第二,可能‘优秀是一种习惯’吧!”(被访者1)其次,学业上的成功让留守儿童能够得到周围人特别是老师和监护人的关注和肯定,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积极的社会评价。“一次考试,我数学一下子考了一百二十多分,总成绩是全班第一。老师觉得很吃惊,对我立马刮目相看了,会时不时地叫我到办公室谈心。”(被访者1)“爷爷对此也很高兴,觉得我成绩还不错,就说你要好好努力、好好学习什么的……在这之前我觉得他更关心哥哥的成绩,自此我觉得他开始关心我的成绩了。”(被访者2)“我们班主任专门过来找我谈了,就说你是有希望的,好好学,将来能考大学。”(被访者5)已有的研究显示,社会支持的增加对留守儿童的正向发展是一个重要的保护性因素[12]。最后,学业胜任力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评价,并对未来抱有积极期待。“我始终都不觉得我比别人弱,因为我学习好啊,她们不会的题我可以教她们。”(被访者1)“我想着我肯定会再去读书的,没想着不上学出去打工。”(被访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