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伦理及其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建构

作 者:

作者简介:
吴俊,哲学博士,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周嘉婧,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原文出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内容提要:

信念伦理是指人们在特定认识的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观念、理论学说、偶像人物或其他事物的坚信不疑并由此产生的伦理约束、道德效仿和行为评价等。信念伦理具有多样性、统摄性和自律性的特征。以中国梦引领当代中国社会信念伦理的建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为基础确立相应的社会信念伦理体系,通过社会公平正义、社会诚信和公民美德建设,坚定建构信念伦理的信心,是当前信念伦理建构的基本路径。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17 年 01 期

字号:

      信念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毋庸置疑,无论是良善的社会秩序还是个体心灵秩序的建立,都需要以某种精神信念为支撑和根据。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日益凸显的各种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认同度和凝聚力的需求日益迫切,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攻坚克难阶段。建构信念伦理,使人们在充分认同信念伦理的基础上效忠于国家,这是目前最为紧迫、最为关键的战略性课题。

      一、信念伦理及其基本特性

      什么是信念伦理?在拥有国家宗教的国度,信念伦理往往就是宗教伦理的代名词,一般指基于对宗教神灵的信仰而产生的伦理关系及相应的道德行为,对神的信念(信仰)是确保人之行为的道德性的前提。1877年,英国剑桥学者克利夫特(William Kingdon Clifford)正式提出“信念伦理学”(Ethics of Belief)这一概念。其探讨的核心是我们应该为自己所相信的东西负有怎样的责任(尤其是道德责任)。显然,这与宗教信念伦理的内涵已大不相同,它侧重于人的信念及由此产生的对行为本身的伦理评价。马克斯·韦伯在题为“以政治为业”的演讲中提出“信念伦理”(国内也有学者译为“心志伦理”或“意图伦理”)及与之相对的另一概念“责任伦理”,他认为这两种“有着本质不同”的伦理准则支配着人类一切有伦理取向的行为。信念伦理强调人之行为的伦理评价取决于行为者的内心信念、动机和意图,即便是纯洁的信念产生了罪恶的后果,行为者亦无须负责,信念伦理要求行为者的唯一责任就是保持信念的纯洁和不灭;责任伦理则坚持要求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可能后果”负责任。可见,这两种伦理原则的差异的实质在于究竟是动机还是效果应在行为评价中占优势。信念伦理坚持的是善良动机的重要性,与之相比,效果则处于次要地位。但“这并不是说,信念伦理等于不负责任”[1]107,韦伯并不支持“道德上为善的目的可以使道德上有害的手段和副产品圣洁化”[1]108。实际上,一个成熟、理智的信念的秉持者势必知晓坚持某种信念可能导致的行为后果,也势必会做好对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负有责任的心理准备和承诺。所以说,坚持信念伦理不是不负责任,而是将责任寓于行为者的内心信念或信仰之中。韦伯并不认为信念伦理与责任是截然对立的,而是主张两者是“互为补充的,惟有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才构成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能够担‘政治使命’的人”[1]116。

      我们所说的信念伦理,是指人们在特定认识的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观念、理论学说、偶像人物或其他事物的坚信不疑并由此产生的伦理约束、道德效仿和行为评价等。有的人对某一宗教神灵、宗教信条或宗教习俗主动服膺,有的人对某种伦理学说、道德规范体系或道德义务真诚信服,还有的人则对某类主义或政治主张坚信不疑。总之,主体所信奉的思想观念、理论学说、宗教神灵或偶像人物等是其行动的理由以及行为选择的伦理依据。

      由于信念秉持者相信其所信奉的主张、学说、观念或偶像人物的言行具有绝对正确性、合理性以及道德上的崇高性,因此,他们往往会无条件地服从。然而,信念从性质上看具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对于信奉者而言,信念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其人生道路的正邪。对于不切实际的观念和荒谬理论的盲目相信,或者对于过度理想化、教条化和极端化信念的狂热偏执,都不是我们所主张的。我们所提倡的信念伦理之“信念”,是对以正确认识事物发展规律为基础的理论学说、思想观念等的坚定服膺,将正确的理论学说、思想观念对自身行为的约束性转化为一种自觉和自律是信念伦理的真正意涵。

      信念伦理具有多样性。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可以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多种多样的信念,不同的人也会因为个性、习惯、成长环境、人生经历和价值追求等差异而形成不同的信念,因而信念具有多样性。从内容上看,信念有宗教信念、政治信念、道德信念等之分,与之相应,信念伦理的内容包括宗教信念伦理、政治信念伦理和道德信念伦理等。例如,具有道德信念之人,即拥有为善的目的或向善的意图,坚定不移地相信伦理道德之于人类生活和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价值,其内心深深认同某种道德学说、道德观念或道德义务,并以此作为调节和控制自身行为的指导。

      信念伦理具有统摄性。信念伦理建立在个体强烈的内心信念和意向基础之上,信念如同水之源、木之根,是人之行为的动力源泉。任何行为的实施都是在信念的引导下完成的。作为精神生活的内核,信念统摄着一个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主宰着人的整个精神世界,它对于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支配性成为信念伦理发挥统摄性作用的重要基础。信念是主体认知、情感调控、行为选择的伦理依据,信念伦理则综合统一了对主体认知、情感、行为的伦理约束和道德评价。

      信念伦理具有自律性。一个人的信念一旦形成,它对个人所产生的伦理约束力便是不可估量的,并且这种约束力呈现出自律的特征。为维护、践行和实现个人信念,主体所显现出的自甘奉献、无怨无悔、坚贞不渝、百折不挠等精神品质是其伦理自律性的最佳表征。如果说信念伦理的统摄性表现为给行为者以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那么,信念伦理的自律性则表现为给行为者以百折不挠的定力。这种百折不挠的定力使得恪守信念者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处于逆境,既不会因现实的诱惑而迷失方向,也不会因暂时的得失而停步不前,即使前进道路艰险曲折,信念伦理也能激励其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二、以中国梦引领当代中国社会信念伦理的建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