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8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214(2016)05-0081-09 从以往的研究看,城市水利问题长期以来是多学科学者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如民俗学者研究城市水利传说、市民水神信仰等民俗事象,并尝试指出产生于农业社会的水利文化传统对城市水利社会史和城市未来幸福观的双重介入作用;而历史学者往往从国家和政府层面入手,探讨政治权力、科学知识和公共卫生观念等对城市供水、城市日常生活变迁的影响与塑造,从而产生了一批颇具见地的研究成果①。 北京自来水事业自清末创立至今已逾百年。作为文明城市生活的象征、近代化市政基础建设的重要构成,北京自来水事业起源与发展的历史,既是北京市政基础设施发展与城市近代化的社会变迁史,更是北京市民对全新用水方式的文化接受史。以往研究一般认为,由于社会政治的动荡、家庭经济的落后和水霸井商的把持等因素的多方掣肘,在清末至民国时期自来水产生的最初四十年里,它一直未能真正走进北京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而仅服务于为数有限的富裕阶层和城市精英,故其并非研究北京市民用水方式变迁的理想时段。但是,本文认为,虽然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市民无法在这一时期中完成从井水到自来水“使用”上的转变,却完成了从井水到自来水“观念”上的转变,逐步“认识”并“接受”了自来水。因此,本文尝试从现代民俗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视角切入,撷取北京自来水事业推进过程中一些精彩片断,对清末至民国时期,政府、企业与民众三者互动下的北京市民自来水接受历程进行研究,进而指出市民卫生观念的衍进、大众传媒的使用和民俗传统的利用,在这一进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使用北京档案馆藏“北京自来水公司专题档案史料”展开研究②。该档案自1908年始,连续记载41年,展现了20世纪上半叶北京社会结构剧烈变迁大背景下所发生的用水系统改造历程,以及城市用水建设所面临的行政、经济、技术和民俗难题,当中既有自来水公司与国家政府部门之间的呈文与批复,又有自来水公司与北京市民之间的广告与书信,还有国家政府部门与北京市民之间的信函往来,集中反映了国家政府部门、自来水公司以及广大民众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协调过程。 一、立身之本:卫生观念的衍进 翻开北京自来水公司形形色色的历史档案资料,映入眼帘最多的字眼就是“卫生”。可以说,“卫生”是北京自来水事业创立的原因、发展的动力和最终的目标。然而,“卫生”一词虽然早在公元前3世纪就出现在道家经典《庄子》之中,但是其所包含的意思和内容随着时间的流转一直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卫生”更是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现代性意味的词语,开始被人们重新关注和认知,而北京自来水事业的创立也正在此时,这就注定了它们之间先天的关联。在20世纪初的北京,现代卫生观念的衍进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北京自来水事业的创立正是国家卫生观念现代化的结果,而北京自来水事业的创立和发展又推动和促进了卫生观念的现代化,将这种现代化的卫生观念以一种极其亲切和具体的方式渗透和推广到北京的广大民众当中。 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在我国,“卫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的《庚桑楚》一篇中,它借老子之口阐述了“卫生之经”在于与自然之道的和谐共处。美国学者罗芙芸曾经尝试在其研究中展示20世纪之前“卫生”的含义,她指出:20世纪以前,卫生并不构成确定实体性的知识,相反,这个词的外延是松散的、明晰的,可以引起多种联想,而所有这些关联都指向个人为达到健康、保卫生命而使用的技巧,是一种自信的、中国式的“长生之道”,并未同清洁、气味或污垢相联系,与国家、民族、种族或公众也并不关联③。然而,进入20世纪,随着西方卫生科学著作的翻译和西方卫生观念的进入,“卫生”的含义发生了巨大的现代转变,一些新的含义开始与“卫生”发生关联,而北京自来水事业的创立和发展就反映和记载着这一变化的发生。 清光绪三十四年三月(1908年4月),农工商部溥颋等大臣上奏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请旨创立京师自来水公司,在其《奏请筹办京师自来水调员董理以资提倡折》中,他们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京师自来水一事,于卫生、消防关系最要”的观点,并马上引起了朝廷的注意④。十日之后,奏折即获批准,“官督商办”的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由此创立。5月至7月间,自来水公司先后发布招股简章和招股启示,多次指出公司建立的初衷是为“利便京师卫生、消防起见,地居首善,事关公益,须维久远”⑤。 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组词语的集合,那就是“自来水”“卫生”“健康”“国家”和“公益”。在这里,“卫生”不再是“保卫个人生命”的“养生之道”,而与“公众和国家的健康”发生了联系,也就是说“卫生”的含义从私密的“个人”领域转向了开放的“公共”领域。因此,北京的自来水事业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有关国家与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卫生”含义第二方面的转变来自于与“清洁”概念的结合。我们发现,在京师自来水公司创办初期的各类有关自来水的广告中,诸如“清洁”“干净”此类的词语是高频出现的,“清洁”和“洁净”作为自来水区别于井水的最大特点和优势被予以特别强调。在宣统元年(1910年)的《致〈白话报〉社等函》中,自来水公司就指出了清洁的自来水在时症流行的夏季的重要性,认为“现属夏令,正时症流行之际,若无此清洁之水,岂不于卫生之道大有关系”⑥。在此后的一则白话广告,自来水公司再次重申他们的观点“水这个东西,是人人不可离的,一个不干净,就要闹病,天气暑热,更是要紧”⑦。很显然,自来水公司希望民众在“不洁净的水”与“疾病”之间建立关联,认识使用“洁净”水源的重要性。接着,他们进而指出“自来水”就是“洁净”的水——街上龙头放出的自来水,真正是性质纯良,十分清洁,如将来能够人人信用这个自来水,可就人人同登寿域了⑧。通过这些话语,自来水公司希望民众继续建立另外一组联系,那就是“自来水”“清洁”“卫生”和“健康长寿”之间的联系。我们知道,“健康长寿”是为广大民众所熟悉的传统“卫生”的目的,自来水公司将现代的“清洁”概念与传统的“健康长寿”相连接,完成了全新的现代“卫生”概念的转换,使民众更快更好地接受“自来水”即是“洁净卫生”之水。当然,仅仅接受了“自来水”是“洁净卫生”之水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大家接受自来水而放弃井水,还必须对这二者进行比较,让民众承认井水是不够“净洁”、不够“卫生”的。为此,宣统三年(1911)九月,内外城巡警总厅发表了《劝食自来水白话浅说》,摘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