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化策略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东红,徐荣荣,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王东红(1965- ),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徐荣荣(1990- ),女,山东菏泽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原文出处: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近年来,以话语分析为视角探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研究颇丰,究其原因还在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存在缺陷和不足。本文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水平、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源、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三个方面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化的对策。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7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674(2016)05-0100-04

       doi:10.3969/j.issn.1007-5674.2016.05.013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媒介,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不断推进、网络流行语的勃兴以及各种话语理论的影响,致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受到冲击和挑战,内容宏大叙事、理论教条陈旧、方法简单刻板、表达缺乏艺术性等问题凸显,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能及时应对,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解释力不足、说服力弱化和实效性不强的现状,为此,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化就显得尤为必要。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话语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承担着准确把握和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职责,具有亲和力、生动性、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话语水平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前提条件。

       首先,要善讲故事,增强话语的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导者,必须具备准确传播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满足教育对象话语需求的重要条件。教育者要学会运用穿插典型生动故事的方式来阐明道理,将枯燥乏味的照本宣科转化为生动具体的故事情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受教育者从故事中获取对政治观点和思想观念的理解和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系列讲话中,就经常采用寓道理于故事、用事实讲道理的话语方式来表情达意。比如,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述了陈望道在专心致志地翻译《共产党宣言》时错把墨汁当红糖的故事,以此使听者感受到信仰的力量[1];通过初唐名臣裴矩由隋朝的谗官转变为初唐诤臣的故事,告诫领导干部要发挥求真作风[2];他在刚果演讲时,讲述了三位中国华侨冒险救出12名刚果邻居的感人事迹,等等,这些生动鲜活的故事和事例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说服力,自然会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很好地传递了要言说的思想和观点,也为整个讲话增加色彩。

       其次,要巧用修辞,丰富话语的生动性。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正确表达思想和观点,做到思想性和逻辑性的统一,还需要借助修辞手法,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效果达到最佳。恰当的修辞可以起到协调话语内容与语境关系的作用,使教育者的话语表达具有生动性和感召力。枯燥干瘪的理论讲述通常很难引起受教育者的兴趣,只有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将思想和观点表达出来,才能使受教育者入脑入心。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中,经常用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反复、比拟、引用等。每一个修辞手法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修辞效果,如比喻主要是使言语形象化;反复主要是使语意更加突出;比拟主要是使行文更加生动有趣;引用主要是使内涵更加丰富,等等,这些表达方式都能为话语增添生动性和表现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多次使用修辞手法以表达话语的内在寓意。在论及理想信念问题时,把生命元素的“钙”和身体疾患“软骨病”分别比喻为理想信念和信仰的缺失,意在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之“钙”的重要意义,以及缺乏信仰而患“软骨病”的严重危害性;拧紧“总开关”告诫全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借用“空气”比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3]34;在参观《复兴之路》时,描述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时分别引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和“长风破浪会有时”等,可见,使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可以为话语带来多样的表达效果,既可以使被修饰的内容易于理解,又使受教育对象更容易接受和认可。

       再次,引经据典提高话语的说服力。引经据典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一问题或论证某一观点时,为了把相关理论分析得更透彻、把道理讲得更清楚,往往需要引用具有科学性、真理性和权威性话语的教育方法。一般来说,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话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话语以及经过实践检验的古语和俗语等,可以增强话语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比如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众多外交演讲、发言和会谈中,经常引用中国古代经典语句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如用“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积土为山,积水为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等表达我国与友国的深厚友谊;用“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来寄托两岸同胞携手共圆中国梦的美好夙愿等。可见,引经据典一方面可以赋予被引用话语以时代内涵,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经”与“典”的精妙之处提高话语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最后,亦庄亦谐突出话语的感染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有深邃的思想和明确的观点,还要具有使语言表达更具逻辑性和感染性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外在表现形式,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声音,具有高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如果表达过于理性甚至呆板,势必引起反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述,既要保持思想和观点的正确性和严肃性,又要借用风趣幽默的生活俗语和接地气的生活语言,使传播的思想观点既通俗易懂,又生动活泼。如,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在讲到经济改革时强调:“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有时是虚胖”。[4]他用“块头”“虚胖”等活跃于人民群众中的口头语言来阐述深刻而枯燥的经济学理论,这种语言风格既吸引了听众,又让听众理解和接受了理论。这样的话语方式可以把严肃的场合活跃化,把深奥的道理生动化,让受众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源

       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发展,既给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又使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有效沟通增加了难度。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充分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话语的基础上,积极汲取习近平总书记平易近人的话语风格,借鉴积极向上的网络流行语,以此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源。

       首先,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话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然要深深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传统典籍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源,其中不乏睿智与魅力的优秀话语,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话语加以挖掘与运用,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源具有重大意义。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道德话语当仁不让地居于首要地位。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等,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话语中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塑造,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慎独”“修身”问题,引用“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与天下”“德不孤,必有邻”等,强调加强道德修养、为政以德的重要性。[5]258可见,这些传统话语不仅可以恰当地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思想,还可以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仅要借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话语表达思想和观点,还要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如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涵养孝德意识、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传递爱国之志、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坚定理想信念、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谐人际关系,等等,以此厚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