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我国是世界生鲜农产品生产大国。尽管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等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它们在供应链流通环节损耗非常严重。我国生鲜农产品损耗率高达30%,远远高于发达国家5%的损耗率水平[1]。以果蔬为例,我国每年腐烂坏损就分别达到0.12和1.3亿吨,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000亿元[2]。为此,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生鲜农产品行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相关的多项政策法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锁定三农问题;国家发改委发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商务部、农业部也纷纷制定各类生鲜农产品的标准和规范等等。 尽管政府高度重视,然而由于生鲜农产品具有很强的时鲜性和季节性,生产的周期性和地域性等特性,加上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特别是上游隐瞒生鲜农产品新鲜度信息等会造成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调困难,加剧其耗损。因此,迫切需要研究新鲜度信息不对称下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问题。 目前,关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特性、定价和补货等管理策略,以及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协调。前者已有较多学者进行了研究。Clements等[3]研究了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供应链采购和质量等方面的影响。Blackburn等[4]研究了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管理策略。李琳等[5-6]考虑RFID技术应用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影响,研究生鲜农产品定价及供应链技术投资策略。但斌等[7]考虑不同的顾客偏好,通过分析需求挤兑效应对零售商的影响来研究生鲜农产品的二次补货策略。这些研究较少考虑供应链各主体利益性的协调,但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的研究提供了有益思路。 对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协调,较多学者针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生鲜特性进行了相关研究。熊峰等[8]从关系契约对农产品生鲜度和供应链利润的影响角度,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关系契约的稳定性进行研究。但斌等[9-11]研究对生鲜产品损耗水平有所约束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问题。林略等[12-13]考虑收益共享合同下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Cai Xiaoqiang等[14-15]对一类需要进行远距离运输的时鲜产品供应链进行优化,考虑生产商通过第三方物流供应生鲜产品的供应链协调。上述的这些研究较少考虑生鲜农产品上下游新鲜度信息非对称性对供应链的影响。特别是,新鲜度信息的非对称性加剧了生鲜农产品协调的难度。 另外,许多学者研究了信息不对称下的供应链协调问题。Yue Xiaohang和Lau等[16-17]拓展了确定对称的需求信息下的模型,研究了需求信息随机不对称下的供应链合同设计。Guo Liang[18]等人研究了需求信息不对称下竞争型供应链零售商信息共享的策略。Li Jianli等[19-22]在成本结构信息不对称下研究供应链协调,如Ha[21]针对单个供应商单个买方的短生命周期产品供应链,研究了买方边际成本信息不对称下的供应链性质。吴忠和等[22]则从面对突发事件角度,研究了零售商成本信息不对称时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决策。但这些研究较少考虑生鲜农产品特点,特别是较少考虑上游生产商隐瞒产品新鲜度信息下的协调问题。 事实上,生鲜农产品的新鲜程度将随时间不断下降,并直接影响市场需求及供应链各方决策,上游生产商对新鲜度信息的隐瞒必将加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协调难度。为此,本文考虑生鲜农产品特点,针对上游生产商隐瞒新鲜度的生鲜农产品两级供应链,基于Stackelberg博弈,构建单周期报童模型,揭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新鲜度信息不对称性下的协调规律及机理。 2 模型假设和参数说明 2.1 模型假设 (1)采用单周期报童模型,可将市场上生产某一类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商作为整体,考虑一个生产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生鲜农产品二级供应链。 (2)在这个二级供应链中,生产商和零售商就批发价及订货量展开Stackelberg博弈。因为生产商决定产量,将其作为Stackelberg博弈的领导者,零售商则为跟随者。生产商供应一种单位成本为c的生鲜农产品,根据产量和零售商可能的反应公布批发价格w及新鲜度θ;零售商根据生产商的信息决定向生产商订购q数量的农产品,并以固定价格p向消费者出售,如图1所示。简化起见,不考虑缺货信誉损失,且生鲜农产品的残值为0。
图1 生鲜农产品二级供应链系统结构图 (3)生鲜农产品的新鲜程度影响消费者需求,其外观表征是消费者衡量新鲜程度、决定购买行为的重要决策依据[23]。仿照Wang[24]等文献的普遍做法,在不确定需求背景下定义扩展乘积形式需求函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