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梁雯,陈广强,安徽大学 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梁雯(1962- ),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陈广强(1992- ),男,安徽淮南人,安徽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原文出处: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内容提要:

文章运用SPSS13.0,对1994-2014年间反映新型城镇化水平指标的安徽省统计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并对安徽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与物流业发展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表明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深化能够促进物流业的发展,不同因子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程度不同,为物流业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6 年 12 期

字号: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2.57%,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城镇化平均水平,因此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发展空间还很大。传统的城镇化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概念,会议肯定了新型城镇化、信息化、新型工业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道路。2014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在这一政策方针的指导下,安徽省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三产业的支柱。一方面,物流业可以实现物质产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有效衔接,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生产流通的效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保障;另一方面,物流业可以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增进社会福利,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转型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必将带来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物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文献综述

       自从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新型城镇化概念以来,新型城镇化一词备受政府等各界的关注。国内学术界对新型城镇化的讨论也比较多,他们普遍认为新型城镇化将会刺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相关的实证研究却不多。

       舒建玲,张晔(2015)[1]认为城镇化是现代商品流通发展与变革的直接推动力。他们基于VAR模型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农村流通产业发展的影响,指出新型城镇化的分工效应、集聚效应和需求效应将会给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积极影响;新型城镇化水平对农村流通产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王水平(2012)[2],杨水根(2015)[3]发现城镇化发展水平与作为实现消费平台和载体的流通业紧密相连,并且,城镇化通过聚集与扩散影响流通产业经济效应释放。务实城镇化发展基础平台,促进城镇化空间协同发展,将为流通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李茜(2014)[4],魏洪茂(2014)[5]也发现城镇化建设与物流业发展关联度很强,新型城镇化对物流业的发展有明显的带动作用,为物流业抓住城镇化建设机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贺兴东(2014)[6]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目的和内涵,阐述了物流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促进产业分工,吸引产业聚集,提升生活质量,产生经济增量和扩大就业数量等5个方面的带动作用。杨军,王厚俊,杨春(2011)[7]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城镇化对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城镇化与农产品物流效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短期关系存在波动,并且不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农村城镇化对农产品物流效率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陈超,李斌(2013)[8]针对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成本高,物流主体发展不完善,供应链不连续和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构建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协同促进机制。翟荣兵(2013)[9]以安徽省为例,弓宪文(2015)[10]以重庆市为例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城镇化与物流业的相关性和协调程度,研究表明新型城镇化为物流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和环境,物流业加快了新型城镇化步伐。叶乔,双海军,孙瑞者(2015)[11]指出物流业的发展与城镇化息息相关,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和影响,共同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建设通过影响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的优化配置,消费需求和人才流动等方式间接改变着物流业的发展环境,最终给物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改变与机会。徐春祥,韩召龙(2014)[12]认为现代物流与新型城镇化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城镇化的发展提升了物流业水平,城镇化的发展也需要物流系统的有力支撑,两者的协调性直接影响到各自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发挥。王之泰(2014)[13]研究认为物流业可以推进城镇化发展,但是,传统的粗放型的物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城镇化建设的需求。城镇化建设需要的是一种应用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管理技术,实现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智慧物流”。王富忠(2015)[14]在封闭经济体和现代开放经济体两种情况下,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证明了物流发展与能源消费、对外贸易、城镇化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他认为城镇化、对外贸易的发展能够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因此应该加强对外贸易与物流的协同发展,合理地推进城镇化建设。

       综上所述,舒建玲,张晔(2015),王水平(2012),杨水根(2015),李茜(2014),魏洪茂(2014)等认为城镇化建设将为物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催生极大的物流需求。贺兴东(2014)指出物流业的合理迅速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5个方面的带动作用。杨军,王厚俊,杨春(2011),陈超,李斌(2013),王富忠(2015),弓宪文(2015),叶乔,双海军,孙瑞者(2015),徐春祥,韩召龙(2014),王之泰(2014),翟荣兵(2013)他们在不同程度上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物流业发展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并提出构建协同发展机制。本文以安徽省为例,收集1994-2014年安徽省城镇化各指标与物流业数据,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对物流业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传统城镇化水平的高低通常以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百分比来界定。与传统城镇化不同,新型城镇化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通过选取1994—2014年反映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20个指标的样本数据,建立指标体系和相应指标代码,如表3(注:表中所涉及的样本数据均来自于历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左侧第一列所示,来合理评价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二)因子分析

       1.因子分析必要性

       表3中评价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指标有20个,若是用这20个指标去探究它们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无疑显得有些复杂。因此,笔者需要对这20个指标进行浓缩,提炼主要因子。

       因子分析就是将多个观测变量提炼成少数几个综合的因子,体现出一种降维的思想。因此本文需要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表3中的20个指标降维,将相关性高的指标聚集在一起,从而降低了问题分析的复杂性,抓住了主要矛盾。

       2.因子分析的过程

       (1)因子分析的前提

       由于因子分析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对原有变量进行浓缩,实现减少变量个数的目的,对此,它要求原有变量之间应该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我们用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来检验原有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由表1可知,原有变量之间相关关系显著,适合做因子分析。

      

       (2)因子提取

       表2中:第一列是因子编号,后三列组成一组,该组中数据项的含义依次是特征根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反映了因子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的情况,前3个因子共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92.2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