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3471/j.cnki.jsysusse.2016.05.015 对于早期两河流域研究来说,基本词典涵义为“主(Lord)”的“恩(EN)”字在历史语境中的涵义变化,只怕是结论后果最严重的题目之一了①。近二十年前,哈佛大学施坦克勒(Piotr Steinkeller)教授曾经作过一次尝试,以“恩”为线索对早期两河流域王权概念的演进作了一个系统的勾勒,对乌鲁克时期资料中所见的“恩”和早王朝时期的“恩西(Ensi[,2])”、“恩”和早王朝到乌尔第三王朝资料所见“恩(祭司)”的关系提出了极有启发意义的阐释②。不过,尽管施坦克勒教授几乎穷尽了当时所知的有关资料,他的解释框架在对乌鲁克时期的“恩”的认识和相关的推论上,都存在较大的争议③。例如,施坦克勒将乌鲁克时期的“恩”理解为当时“一种标准形式的王权概念(a formative form of kingship)”,可能过于简单化了④。只是新出资料整理状况的局限和原有材料解读的更新,让我们暂时无法对乌鲁克时期“恩”的角色作出更为清晰的判断,无法像施坦克勒教授那样对早期两河流域的基本历史发展线索作出定义性的努力。我们只能采取另一种策略,将长时段的大问题分解开来,从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问题入手,以求逐步对早期两河流域看起来与“恩”有关的王权概念演进作出研究⑤。 本文讨论相对晚近的阿卡德时期和“恩”有关的问题,即也被称作“恩图”的皇族女祭司。出身皇族的阿卡德“恩图”女祭司(ēntum)一直是个非常吸引眼球的题目,特别是开国君主萨尔贡(Sargon)的女儿恩赫都安娜(Enheduana),一般被当作皇族女祭司的典型来对待⑥。萨尔贡征服南部巴比伦尼亚之后,将恩赫都安娜安置在乌尔(Ur),作为其主神南娜(Nanna,月亮神)的祭司,后世并相传恩赫都安娜是《苏美尔神庙颂(Sumerian Temple Hymns)》的作者。女祭司和楔形文字文学第一位作者的传说强化了恩赫都安娜身份的典型性,某种程度误导了今人对阿卡德时期“恩图”祭司的认识⑦。恩赫都安娜之外,已知的阿卡德皇族“恩图”女祭司还有好几位,如和恩赫都安娜同样任职乌尔的纳兰辛(Narām-
)之女恩门安娜(En-men-ana),纳兰辛之女、恩利尔(Enlil)的“恩图”女祭司图塔纳普苏姆(
)⑧以及纳兰辛之女、西帕尔(Sippar)城太阳神沙玛什(
)的“恩图”女祭司淑穆沙尼(
)⑨。将所有阿卡德皇族女祭司纳入考察范围的话,便会注意到“恩图”女祭司是阿卡德帝国真正的缔造者纳兰辛的创制,而且是特色鲜明的帝国治理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一、阿卡德的皇族女祭司们
出土于前巴比伦时期(Old Babylonian)的传世本《苏美尔王表》(SKL,主要抄本编号WB 444)记载,萨尔贡去世之后,先后由其子里姆什(
)和曼尼什图舒(Man-
)继位,二人为兄弟关系,共在位24年。不过,断代至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更早期版本的《苏美尔王表》(USKL)中,二人的继位次序发生了颠倒,曼尼什图舒在先而里姆什在后,二人共在位23年(14)。根据铭文资料,这二十余年的阿卡德王朝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血腥的战争,而战事连绵中的事件细节,由于资料限制往往已不得而知(15)。一般而言,曼尼什图舒之子纳兰辛的继位标志着阿卡德帝国的真正成型,其标志性事件,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纳兰辛在生前被神化(16)。当然,无论如何解读纳兰辛的神化,为了巩固帝国的统治,纳兰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以强化阿卡德的统治,其中包括对重新安排他的公主们作为重要神祇的祭司(17)。目前所知阿卡德时期有名有姓、公主身份的皇族女祭司,除上述萨尔贡的女儿恩赫都安娜,有关记录都出自纳兰辛时期,血统上都是纳兰辛的女儿(18)。
对于纳兰辛的阿卡德来说,因为尼普尔及其主神恩利尔(Enlil)有特别的重要性(21),所以设置恩利尔祭司就是国家大事,可以像国王登基和重要的军事征讨一样作为年名用来标记年份(22)。目前所知纳兰辛时期的年名中,有一个年名(Ia)直接用苏美尔语记录通过神谕拣选恩利尔“恩”祭司
;另一个也用苏美尔语描述一位公主(dumu-SAL lugal)进入恩利尔神庙的年名(Uc),被认为是基于同一事件
(23)。果然如此的话,恩利尔祭司的设置及其实践,分别都重要到要以年名强调的程度。学者们认为,另一用阿卡德语记录的年名(Ib)指的是同一事件,或者说和上一个年名(Ia)只是同一年名的阿卡德版
(24)。维斯腾霍茨认为,尼普尔“洋葱档案”中的“恩”(OSP 2 084,OSP 2 096-97,OSP 2 126,OSP 2 160)指图塔纳普苏姆,后者的到来可能作为标志性时间点在同一档案的一件泥板中出现(OSP 2 17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