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6)09-0027-05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理论智慧和思想资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1]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厚实底蕴造就了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与绵延不绝,成就了中华民族发展的辉煌历史。有机马克思主义在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独到和精深之处基础上,借鉴吸收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智慧作为自身建构的理论资源。同时,有机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过程、方式、成果都大加赞赏,对当前正在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以肯定并寄以厚望,对中国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也充满莫大希冀。无疑,这是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性的再次确认,也是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充分肯定和支持。 一、中国传统哲学智慧——有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构建的重要借鉴 中国传统哲学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和思想理论资源,因而,有机马克思主义在构建自身理论体系时对中国传统哲学大加赞赏。作为有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起者之一的菲利普·克莱顿在其著作《有机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和生态灾难的一种替代选择》一书的中文版序言中指出:“中国传统无论新旧,用后现代术语进行重构,应用到当前的全球化形势下,能够提供最好的指导框架。”[2]在这里,克莱顿表达了两层含义:一方面,要借鉴和继承中国传统哲学的某些智慧;另一方面,更要对这些理论资源进行后现代语境下的创新性改造和创造性发展。克莱顿甚至明确指出:“我们把这种将中国古代智慧、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与环境思想的融合称之为有机马克思主义。”[2]这足以说明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对于有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建构的重要性。 (一)借鉴中国传统哲学中蕴含的丰富过程思想 有机马克思主义指出:“中国传统哲学蕴含着丰富的过程思维,这种过程思维不仅出现在儒家和道家思想中,甚至出现在中国哲学传统最古老的文本《易经》中。”[2]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过程思想的四个核心特征都与中国传统哲学有着内在的连通性。 第一,过程哲学倡导的关系实在论,即每个事件都是由它与其他事件之间的关系所构成,不存在完全独立的个体事物。这一思想在中国传统哲学著作《易经》中也有鲜明体现,即认为过程比事物更为根本。第二,关注非确定性的影响。即每个事件由过去构成并深受过去影响,但没有一个事件完全由它的过去决定。中国传统哲学中也蕴涵着同样的思想,即变化是事物的常态,事物始终处于不确定性的变化发展之中。第三,追求审美价值。过程哲学认为每一事物都有其内在价值,内在价值则是由事件所包含的关系和创造力来衡量的。这种价值理论与中国传统思想有着内在的契合,如果不能辨识美,就无以理解价值;如果不能辨识和谐,就无以理解美;如果不基于整体的视角来考虑,就无法把握和谐。而在中国哲学名著——老子的《道德经》中,“道”字就经常用于表达这种所有事物间的潜在统一性。第四,强调公私平衡。过程哲学认为自由和责任是同样重要的,要追求个人自由与社会福祉的统一,以实现私人与公共之间的平衡。而中国传统文化中也蕴涵着同样的思维,如儒家学说倡导的大同思想,就是对个人与集体生活和谐统一的期待。[2]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哲学与过程哲学存在着很多相似和相通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基于过程哲学思想建构的有机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哲学倍加推崇的原因。中国传统哲学的丰富过程思想也为有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理论资源。 (二)借鉴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中和”思维方式 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适应性时,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面对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需要有一种更复杂和更根本的文化适应性,以适应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发展,这就需要以辩证的方式来思考马克思主义与各国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关系。马克思辩证法是包含正题和反题的“合题”,矛盾双方因而被“扬弃”了。这种思想蕴涵于中国的道家思想传统中,中国传统文化把过程看做是差异互补的事物和原则之间重新建立统一与和谐。[2]可见,辩证法与中国文化传统有着思维方式上的内在共通之处,即反对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倡导辩证融合的中和思维。有机马克思主义积极吸收这种思维,并将这种思维贯穿于自身理论体系的始终和应用于为资本主义寻求替代方案的实践探索中。 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以关注和谐而闻名。道家思想认为,自然本身就由相互矛盾的不同方面组成,它们会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智慧的人会意识到不同的观念不必要相互排斥,意识到不同观念之间具有‘道’的相互补充维度,道家致力于探寻使不同观点有效合作、协作共赢的方法路径。”[2]可见,道家思想中的“中和”思想与现代性的二元对立思维形成鲜明对比,而在后现代语境下,为应对严重的生态灾难和社会不公,需要抛弃二元对立的极端思维,建立一种辩证的中和思维,融合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传统意义上被看作是对立的社会制度的各自优点。因而,有机马克思主义指出:“因为我们在这场争论中追寻‘道’,即找寻到一条中间的道路”[2]。这就是有机马克思主义倡导的第三条道路,即其所主张的超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二元对立的、走向共同福祉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三)借鉴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其他思想资源 中国传统哲学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理论资源,有机马克思主义除了对上述两种主要思想资源进行了借鉴运用外,还在其他多个方面借鉴了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如有机马克思主义倡导的生态思维,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家思想有着内在的联系性,“道家认为宇宙是一个流动变化的过程,人类是这个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道家还鼓励人类与自然等更大的整体和谐共存。”①可见,道家思想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思想与有机马克思主义倡导的生态思维有着内在的共通之处;再如,有机马克思主义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倡导人类与自然以及同在一个生物圈的其他物种平等相处、和谐共处,这些主张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有着内在契合之处,儒家思想倡导天人合一,倡导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相处,而不是仅仅强调以人类为中心,充分地考虑到了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最后,有机马克思主义反对近代以来西方文明中的原子论和碎片化思维,倡导建立有机共同体,而“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整体主义”[2],这也体现了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方面借鉴。总之,有机马克思主义在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认识和研究的基础上,在多个方面都充分学习借鉴中国传统哲学的智慧,从而为其理论体系建构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