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青年价值观新取向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书林,清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4 刘书林,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

内容提要:

进入21世纪以来,青年在价值观方面凸显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新取向:一部分先进青年热情向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成为新潮流;在平民百姓出身的知识青年中艰苦奋斗精神逐渐增长;更加注重运用和培植自己的所谓“人脉”,说明法治化的市场经济社会秩序还有相当多的事情要做;在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中,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在青年中不断高涨,展现了一代爱国青年的精神风貌;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原则在意识形态复杂环境中持续发扬;在深入反腐败的斗争中,增强了对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社会能够消除腐败的信心,西方政治制度的影响大为消散。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6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16)09-0010-07

       在进入新世纪十多年来的今天,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深刻变化,青年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层次化、职业化、多变化的新特点。由此,企图简单地、笼统地概括青年的价值观,得出一个统一的总结论已经非常困难了。但是,为了提供研究的参考和决策的根据,抓住青年价值观方面的一些突出的新特点、新现象进行分析,进而把握青年价值观的发展趋势,这不但是能够做到的,也许是唯一科学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做法。

       进入21世纪以来,青年在价值观方面凸显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新取向。

       一、一部分先进青年热情向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成为新潮流

       在价值观方面,国内各种职业和背景的一部分先进青年爆发出热情地向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潮流。这主要是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鼓舞下,在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共产党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健康氛围中,出现了一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战线上的先进分子,同时形成了以坚定不移追求共产主义理想为特点的社会舆论氛围。

       2016年春节期间,“中国之星”总决赛上刘欢战队演唱了《国际歌》,明显表明了一部分先进青年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热情和相应的社会舆论氛围。一般人们难以想象,一曲传统的《国际歌》,竟然唱得全场青年观众热血沸腾,几乎全体应合,气氛热烈。演唱开始时,刘欢只是轻轻弹奏着钢琴歌唱。随着钢琴激越而坚定的节奏,《国际歌》的歌词唤回了人们的历史记忆,拨动了人们的心弦,引导人们回归历史,回忆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前辈们无所畏惧、追求真理、视死如归的高尚精神,同时也唤起了人们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觉悟,现场情绪渐趋热烈。待到几位青年歌手集体出场,以加快的旋律、激昂的情绪、清楚的吐字反复演唱《国际歌》的主旋律时,现场气氛之热烈令人叹为观止。足够的热情、足够的振奋、足够的高尚,震荡全场,有不少青年人是在激动的泪水中与演唱者齐唱伴唱,简直汇成全场大合唱。这次演唱的视频也在微信、微博和其他新媒体上广为传播,其影响不可低估。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年热情向往共产主义理想的表现。

       近些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涌现出一大批共产主义思想坚定的青年新秀。北京联合大学青年教师李艳艳,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在网络上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6万余名忠实“粉丝”,平均每条微博的阅读量逾万次。她主持的“书香四溢”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微博读书会,经常推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心得及当前重大理论文章,阅读量逾5000万人次。她数次登上微博“时政名人”榜,被中宣部和中央网信办称为网络正能量的引领者。北京大学原副校长、马克思主义理论著名教授梁柱在2015年全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年会上赞扬李艳艳说:“我们的青年一代如果多出现像李艳艳这样的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就有把握得多。”李艳艳成为思想理论战线上的名人,她被评选为2015年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人物。

       刚刚从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毕业走向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张明明也成了青年名人。她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真诚,她在课堂上和节目中敢于迎着问题进行现代破解的犀利和勇气,使她拥有众多的粉丝。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青少年恰好处在一个热血沸腾、有批判思想和怀疑精神的时期,作为老师,应该去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共产主义和当下的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改进教学方法很重要。”“同时,要提防一类现象:个别老师在课堂上不是引导学生的批判思想、怀疑精神,而是去迎合和利用这种精神,在课堂上用不恰当的语言把中国描写得很黑暗,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从而跟老师‘同仇敌忾’,这实际上是对青少年的极不负责。”当代青年为人处世的灵活与坚持真理的老成,在她身上得到了统一。

       2016年上半年,内蒙古电视台专题节目《马克思靠谱》在青年中产生了巨大反响,其主题歌《马克思是个九零后》传遍大街小巷。歌词作者卓丝娜本身就是北京大学毕业的一个“九零后”,现在被称作媒体界的新鲜血液。针对她写的《马克思是个九零后》,采访者和卓丝娜有一段对话很有意思,值得回味。

       采访者: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他(马克思)“是个厉害的人”?

       卓丝娜:我觉得每一个理想主义的青年其实都会觉得他厉害。

       采访者:是什么让你觉得可以“不再看magazine,看马克思”?

       卓丝娜:我觉得……是怀疑一切。就我现在的了解,我并不是觉得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上的每一个观点都正确,都适用于今天的现实,但是他提出来的方法论和规律,在今天依然可以解释一些问题。

       采访者:“共产主义甜如蜜”一句,当时写的时候,你心里在想什么?

       卓丝娜:我超喜欢这句。复古,又燃。

       采访者:你如何理解共产主义?

       卓丝娜:物质自由,精神自由。

       信仰真理的青年,在经历了林林总总、目不暇接的现代信息社会的环境之后,认识到马克思“是个厉害的人”,“不再看magazine,看马克思”。这是对于现代信息传播革命的超脱,是对作为指导人类解放的真理的马克思主义的结论性精神归宿,原因就是他们“超喜欢”“共产主义甜如蜜”。看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几十年对马克思主义的败坏、对青年的腐蚀和演变,在先进青年中破产了,一代先进青年最终还是觉得马克思“提出来的方法论和规律,在今天依然可以解释一些问题”。

       2016年5月2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两学一做”活动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教师徐川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年轻人带动年轻人”的事迹。其实在该校还有许多先进的年轻教师走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前沿。该校青年教师何畏撰写了《论共产主义理想之美》的文章,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年第2期发表,并上了该期封面重点文章目录的头条,得到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师的称赞。何畏回想当时的情况说:“在我看来,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仅要真学真信真做,还要做好理论的传播者,培育出坚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时常眼里含着泪水。……我们开设了‘社会主义500年’的系列讲座,与同学们分享共产主义精神之美、科学之真、实践之难。”该课的导论课“为共产主义正名”在学生中引起巨大的反响。这门课由五位“90后”青年教师担任,他们以饱满的激情和坚定的信仰,让学生感受共产主义事业的蓬勃生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