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朱效梅,法学博士,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谢萌,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原文出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内容提要: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的主战场,其去中心化、资本化和自由化的特点,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带来了诸多挑战。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由于没有处理好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话语创新与内核保留、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之间的关系,其对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的式微难辞其咎。为此,需要立足现实,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感召力,因势利导地整合强大的网络媒体平台,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法制规范与预警监控等。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6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本文论述的建构和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中的“话语权”概念,特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意识形态话语决定着一个国家的道路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意识形态话语维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含着说自己的话和走自己的路。”[2]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同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碰撞,竞相争夺话语权,网络空间已成为中西方意识形态话语权博弈的主要阵地。因此,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成为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谁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关系到将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与思想观念传播于社会,关系到价值观背后的政治指向、中国未来道路的选择等关键性问题。面对当前网络空间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种种挑战,我们应保持清醒头脑,及时发现问题、厘清原因,建构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一、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面临的挑战

       从意识形态传播的视角来看,网络具有去中心化、资本化和自由化等特点,这些特点使网络成为中西方意识形态话语权博弈、争夺的主要场域,对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提出了现实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去中心化:削弱国家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掌控力

       互联网自诞生之日起,就被深深地打上了“无中心”的烙印,它完全改写了传统媒体自上而下、以点对面的信息传播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即时传播和网状发布模式,导致信息传播没有中心与边缘之分。如今互联网空间已经全方位地发展为一个融互联网、移动平台、大众媒体和社交网络等为一体的集成。这种没有控制中枢的状况,就是所谓的“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去中心化”是美国学者马克·波斯特首度提出的概念,强调的是在信息传播方式的“第三阶段,即电子传播阶段,持续的不稳定性使自我去中心化、分散化和多元化”[3]。

       网络的“去中心化”及由此带来的碎片化、多元化,片面强调网络参与者人人平等,拒绝权威部门的干涉,打破了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固有的界限,无中心的网络技术彻底颠覆了民众对以往信息中心的倚重。这不仅使人们的信息选择和价值取向更加趋于多元化,也使传播内容和话语主题更加多样。各种网络舆论,包括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或相悖的舆论的生成速度、传播速度极为迅速,越来越难以掌控。如今,传统媒介信息中心掌控范围内的报刊、电视等媒介的影响力逐步减弱,而微博、微信、论坛等以“去中心化”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媒介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和政府对信息传播和舆论的把控。

       在以传统媒介为主导的时代,“政府一般通过控制传媒、运用内容和目标导向来形成统一的舆论,以此来主导社会意识形态;或通过控制信息,有意识地利用大众传媒来影响公众的认知和判断”[4]。也就是说,在以国家意识形态为中心、由党和政府主导大众传媒的时代,能够被人民群众广泛接收到的信息通常都是有利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国家意识形态在现实空间的各个领域都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党和政府牢牢掌控着意识形态话语权。而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沿用传统方式来掌控话语权则变得举步维艰。无论是作为人们获取重大信息的权威性来源之一的《新闻联播》,还是作为党的喉舌的《人民日报》,它们对于意识形态话语的掌控,在网络“去中心化”的冲击下都日渐力不从心,即使是借助网络媒介形式也难以实施对舆论的有效引导。相对来说,各类网络媒体则因游离于国家管控之外,而在舆论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中,亟待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2.资本化:消减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力

       借助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全球资本化俨然成为一种难以逆转的客观事实,网络在全球资本化的过程中发挥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更成为资本化的重要领域。网络的资本化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可以不受国界的限制自由流动,网络空间日益成为一个突破传统地域的“超国家领域”,更在实际上成为“资本全球化的先锋”。[5]在资本的驱使下,很多大型门户网站都有外资注入,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得以堂而皇之地恣意散布于各大网站,并借助网络传播形成了极强的网络动员能力和制造舆论、绑架民意的能力。西方既需要中国的市场,同时又将中国视为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最大威胁,网络成为他们对中国进行价值观输出的主要载体。通过美国中央情报局制定的《十条诫令》①,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西方在推动资本化的过程中对中国展开的意识形态攻势。

       从某种意义上说,进入互联网就相当于进入了西方话语体系的万花筒。意识形态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同敌对势力竞相争夺的重要阵地。“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也就很难守住。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6]如果不能守护好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阵地,那么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就会乘虚而入。网络的资本化恰恰为此提供了可能性。由于网络媒介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国家和政府的管控,而被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及其资本集团利用,成为其借助经济全球化向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传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成为西方意识形态倾销的重要途径。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能够方便地借助网络平台宣扬其教育理念如何先进、生活环境如何优越,以及“民主自由”的政治主张如何具有“普世性”。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假资本化之威在网络中形成了“西方话语霸权”,为其掌控全球话语权提供服务。目前我国不少网民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认同他们的价值观念、渴望到国外生活,更有甚者公然鼓吹“资本主义优于社会主义”,部分网络媒体在资本的支配下,以去意识形态之名,行宣扬西方意识形态之实,严重削弱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