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创新

作 者:
王易 

作者简介:
王易,女,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
高校辅导员

内容提要: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创新关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长足发展。时代与社会的要求、实践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的发展,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行理论创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必须以问题为导向,以科学化为依据,以以人为本为理念。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6 年 1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618(2016)04-0003-11

       198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正式设立。经过30多年的成长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无到有,从分散到整合,从弱小到强大,目前已拥有本科办学点300多个、硕士点280多个、博士点70个(72所高校),成为学位点最多、师资队伍和学生队伍最庞大的一个学科,并建立起独具特色的话语体系、知识结构和研究框架[1]。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和理论基础初步奠定,已经到了一个进一步提升和深化内涵质量的新的发展阶段。不断加强理论创新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需要理论创新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实践发展的需要,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定和不竭动力。

       (一)社会的发展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提出理论创新的要求

       环境的开放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与现实指向性的科学,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环境的变迁必然引起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对环境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回应,与时俱进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已有理论。当今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国与国之间联系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并且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仅是资本、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速度不断加快,承载着多元思想、理念的信息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地传播。这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流动促进了不同思想理论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批判性地对其他思想理论成果中积极有益的部分进行选择、吸收成为当今这个时代理论发展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融入全球化程度的逐渐加深,环境开放程度达到更高的水平,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潮之间的交锋和对话更加频繁,西方国家利用新兴媒体,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输出,以自由、民主、人权等为旗号,以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为依托,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形成了强大的话语攻势,妄图冲击、解构、消解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面对开放的社会环境,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来临,面对日益活跃、多元多变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认真研究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及其趋势等宏观、全局问题,认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构及实践展开的开放环境,正视价值冲突,解决思想困惑,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

       对象的广泛性。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迁、社会群体发生了很大分化,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也由过去的高度均质化向个体差异性日益增强、群体特征日益突出转变,教育对象更加广泛。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在人们的思想观念领域必然呈现为教育对象思想观念的多样性。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处地位的不同、所处社会阶层的不同,必然会使不同阶层的群体产生不同的利益诉求、思想观念和心理情感[2]。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群体的分化,把新出现的教育对象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视野,注重对群体的特征分析。如对于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自由职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等在内的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要增强整体性的把握和研究。同时还要关注原有社会阶层出现的新变化,比如工人阶层中知识分子的人数显著增加,大批的非公有制企业职工、进城务工人员等成为工人阶层的新成员,农民阶层的深刻变化等等。这些原有阶层产生的新的变化也要求我们紧跟形势,综合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科学地认识教育对象,变革理论中不适应对象认知特点和诉求的部分,使理论更加符合教育对象的新的实际,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

       内容的丰富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教育等多个方面。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在不断发展,不断有新的时代性的内容添加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之中。内容的丰富性必然会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理论创新的要求。一方面,我们需要从整体的视角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进行合理的划分,从理论上探讨和解决内容之间的衔接与融合的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呈现为一块“整钢”而不是彼此分离孤立。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践应用理论的研究。教育对象不同,就会相应地对于内容有不同的要求,因而所采用的教育内容就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和不同的侧重性。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在内容和形式之间,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更关注形式而忽视内容,即更关注‘为何教育’、‘如何教育’的研究而相对忽视对‘教育什么’的深层研究。”[3]要加强对“教育什么”问题的研究,提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载体的现代性。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断推陈出新,各种新兴载体正以新时代的蕴涵影响和教化着大众。载体的现代性不仅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物质技术条件,而且也对现代性载体下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创新提出了要求。首先,在新兴载体与传统载体并存的情况下,如何尽快适应和有效运用新兴载体,如何处理好新兴载体运用与传统载体运用的关系,如何使传统载体中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部分继续发挥作用,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和运用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受制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环境等多个因素,因此如何对载体进行选择、组合和优化,如何把握不同载体之间发生联系、相互作用的机制,充分发挥各个载体的功能优势,以形成整体合力,也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主体是人,作用对象也是人,载体所连接的两端均是具有主体性的人,载体不仅要适于教育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适于承载教育者所要传递的信息内容,同时也要适于教育对象的认知特点,要易于为教育对象选择和接受。如何对载体进行选择和运用,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实现主体间良性互动,也是我们需要深究的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