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的杨扬学习一直挺不错,而且他独立性强,说话做事总有自己的一套,所以他远比其他孩子更深受老师和亲友的喜爱。 今年上半年,在一次业余爱好比赛中,杨扬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在象棋比赛中仅仅位居第三。虽然同样领到了一份奖品,但他那几天一直闷闷不乐,父母以为过段时间他就会接受事实,并会努力在下次比赛中重新站起来。可那之后,杨扬变了,时常一个人烦闷不已,对其他事也不上心了,甚至学习成绩也一步步倒退,到期中考试时,他已下滑到中上成绩,这是以前绝没有过的。虽然杨扬父母并不把成绩看成是孩子骄傲的唯一,但面对他的变化还是焦心不已,和老师商量后多次试图帮助他,可杨扬完全是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架势。 那天,杨扬8岁生日,受爸爸妈妈的委托,平时和他最亲的小姨特意讲了他原来要强的可爱样子,想唤起他的自信。可杨扬一脸无奈地说:“如果能回到小时候,不长大多好!”一副承受不起失败的样子让满肚子说词的小姨也无可奈何: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脆弱,以前那么优秀的孩子,怎么失败一次就一蹶不振了呢? 一般而言,孩子逃避比赛、怕竞争,其实是自信心不足,不能面对自己的失败,也怕家人接受不了他的失败。很多父母看孩子“一败即溃”就十分焦急,四处奔波想办法帮孩子扭转局面。 儿童心理研究发现,与事实恰恰相反,其实,孩子“输不起”是有上进心的表现,他希望自己做得更好,比别人更强,以获得周围人的认可。虽然由于一些原因,孩子会遭遇不如人、输于人的事实。这是由于现代家庭中多为独生子女,在父母过强的保护下养成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以致稍遇到一点挫折,就不知所措,甚至意志消沉。可见,造成孩子脆弱的心理、不能接受“输”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教育的氛围有关。 如果在生活当中,父母不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并且在玩、学、用的时候“照顾”孩子,这就势必增强了孩子追求胜利、赢取赞扬高高在上的心理,从而出现了“不敢比”“输不起”的心态,失败之后惯于用放大镜来看待遇到的困难,给自己加重压力与负面影响,这种想法制约和影响了孩子的成长,最终成了“输不起”。 要想让失败之后的孩子“重新做人”—— 首先,家长要培养自身的“承压”能力,家长拥有开阔的心胸,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将孩子的优秀与学习成绩优秀区分开来;同时,家长的竞争心态端正了,孩子的心胸也会逐渐开阔,从而把握长远的生活理念,认识到自己的潜能,树立对自己的积极的看法,具有承受挫折、调节情绪的能力。 其次,适当的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有助于提高其竞争能力。在物质条件优裕的前提下,父母不要忘记了给孩子认识压力、了解压力的机会。除了注意传授文化知识外,生存能力也十分重要,如要保障孩子有应付压力的资源,实现切实可行的短期目标,鼓励孩子多参加同龄孩子的比赛活动,帮助孩子及时分析失误行为,并提出改进方法,重树自信。多和孩子交流,多给予孩子客观真实的肯定,帮助孩子接纳自己的失利,并积极确定行动的下一个目标,以便在今后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能力,主动挖掘与发挥自己的潜能。 最后,也要让孩子清楚失败的定义:真正的失败是甘心承受失败,并且失去再尝试的勇气。“失败乃成功之母”,强化孩子失败时依然能保持“大将”的风度,这样,既让孩子觉得失败不丢人,也给了他重振旗鼓、重拾自信的机会,然后,再在父母的帮助下制定东山再起的好策略。这样,孩子在今后的人生当中就不会再害怕失败了。 布置给“输不起的孩子”家庭的家庭作业—— 父母要多学习一些缓解心理压力的常识与小窍门,便于教会孩子学会自我调整。比如当孩子出现紧张情绪时,可提醒他深呼吸几次,忘掉这是在比赛,把比赛当成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活动,用放松的状态迎接,等等,同时,合理宣泄压力也能有效地控制“输不起”的心理。 平时给孩子多讲些伟人遭遇尴尬、困境、失败时处理问题的趣事,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和豁达大度心理,教给孩子一些交际方面的方法与技巧,主动化解生活里遇到的尴尬挫折,不惊慌失措。多陪孩子观看各项比赛,引领他体会失败的运动员身上所具备的魅力和风采。 多和孩子交流沟通,在生活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长处和优势,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看到希望,增强其承受失败、增进信心的心理能力,失败之后“重新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