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发展轨迹:界定亚群组及其影响因素

作 者:

作者简介:
侯金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8);陈祉妍(通讯作者)(E-mail:chenzy@psych.ac.cn),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

原文出处:
心理学报

内容提要:

本研究意在分性别考察中国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785名男生和859名女生参加了3轮追踪研究,初始测量阶段的年龄跨度为10~16岁,平均年龄分别为12.99±1.84和12.96±1.87岁。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简版测量青少年的抑郁情绪。模型拟合的结果显示男女生的抑郁情绪在10~19岁时段皆呈线性增长趋势,其中男生分为两个亚群组,人际关系解释了部分变异;女生分为4个亚群组,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均解释了部分变异。


期刊代号:B4
分类名称:心理学
复印期号:2016 年 12 期

字号:

      分类号 B844.2

      DOI:10.3724/SP.J.1041.2016.00957

      1 前言

      抑郁症(depression)的发病率在进入青春期后陡增,儿童期抑郁症发病率约为0.4%~2.5%,青春期增至8.3%(Anderson & McGee,1994;Birmaher et al.,1996;Fleming & Offord,1990)。同时,未达到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抑郁情绪(depressive symptom)在青春期也大幅增长。已有研究发现,抑郁症在成年女性中的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Weissman & Klerman,1977;Weissman,Leaf,Holzer,Myers,& Tischler,1984),而这种性别差异源于青春早期(Hankin et al.,1998)。西方的研究发现,女生的抑郁情绪在整个青春期是动态变化的,呈现倒U型发展曲线。13岁左右抑郁情绪开始上升,13~15岁迅速增加,之后进入平台期,18~20岁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Adkins,Wang,Dupre,van den Oord,& Elder,2009;Ge,Natsuaki,& Conger,2006)。而男生的抑郁情绪显著低于女生,在整个青春期呈现平稳或者缓慢下降的趋势(Ge et al.,2003;Ge,Lorenz,Conger,Elder,& Simons,1994;Hankin et al.,1998)。然而,这一研究结果能否推论至中国青少年有待验证,因为国内的研究发现青春期男生的抑郁情绪和女生一样高(Li,McGue,& Gottesman,2012),甚至还高于女生(Sun,Tao,Hao,& Wan,2010)。以往的研究只是局限于抑郁情绪均值的比较,未能考虑到动态的发展变化。鉴于此,本研究将从动态发展角度考察中国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发展轨迹及性别差异,并探究相应的影响因素。

      1.1 青少年抑郁情绪发展轨迹的个体差异

      整体来看,西方的研究发现青春期女生的抑郁情绪遵循倒U型的发展曲线,男生的抑郁情绪稳中有降。然而,抑郁情绪的发生和发展存在着异质性和个体差异性,并不是所有的个体都遵循同样的发展轨迹。未分性别的潜类别分析发现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大致分为3~4个亚群组,其中,恒高组和恒低组具有跨研究的一致性,部分研究发现了居中-升高组,还有研究发现了降低组(Brendgen,Lamarche,Wanner,& Vitaro,2010;Repetto,Caldwell,& Zimmerman,2004;Rodriguez,Moss,& Audrain-McGovern,2005;Stoolmiller,Kim,& Capaldi,2005;Wiesner & Kim,2006)。Wiesner和Kim(2006)分性别的追踪研究发现,女生抑郁情绪的发展轨迹分为3个亚群组,分别为恒高组、居中组和恒低组,而男生分为恒高组、居中组、恒低组和无抑郁组4组。Stoolmiller等人(2005)仅对15~24岁男生的追踪研究发现,男生抑郁情绪的发展轨迹分为4个亚群组,分别为恒高组、高-降组、居中-降低组和极低组。由于样本和测量工具的不同,现有的研究对青少年抑郁情绪发展轨迹亚群组的分类并不完全一致。但总体来说,西方的研究发现80%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在青春期维持在中等偏低的水平,有10%左右青少年的抑郁水平较高,还有10%左右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在青春期迅速增加。相对于女生来说,男生中处于下降组的人数比较多,有部分个体的抑郁情绪极低,甚至没有抑郁情绪(Dekker et al.,2007)。

      界定抑郁情绪发展轨迹的亚群组,区分出高低风险组有助于了解不同群组的特点,为进一步探究影响抑郁情绪的风险因素提供了可能。

      1.2 青少年抑郁情绪发展轨迹的影响因素

      针对青春期抑郁情绪波动的现象,研究者提出了多种假说(Ge & Natsuaki,2009):

      激素影响假说(the hormonal influence hypothesis)认为,进入青春期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如肾上腺素激增和性腺功能初现,激素水平的变化与抑郁以及对压力的应激反应有关(Angold,Costello,Erkanli,& Worthman,1999)。多数研究均发现,对女生来说,生理发育过早(早熟)是抑郁情绪爆发的重要风险因素(Ge,Brody,Conger,& Simons,2006),早熟女生的抑郁情绪显著高于正常发育和晚熟的女生,但这种负面影响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Natsuaki,Biehl,& Ge,2009)。然而,生理发育对男生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并不一致。有些研究发现,早熟的男生在社交活动中更具有优势,在同伴群体中更受欢迎(Ge et al.,2003),但也有一些研究发现早熟男生也会遭受负面情绪的困扰(Ge,Conger,& Elder,2001b)。

      环境放大假说(the contextual amplification hypothesis)聚焦于青春期生理发展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一方面,负性生活事件(如,结交不良同伴、人际关系变动等)增多(Ge,Brody,Conger,Simons,& Murry,2002);另一方面,青少年的神经认知系统和情绪调控能力的发展滞后于生理发育,不能很好地应对突如其来的转变(Nelson,Leibenluft,McClure,& Pine,2005),多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放大了青春期生理发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Ge,Lorenz,Conger,Elder,和Simons(1994)以及Ge,Conger和Elder(2001a)的研究发现女生对负性生活事件更易感,负性生活事件的变化与抑郁情绪的变化正相关;对男生来说,生活事件的变化与抑郁的变化无关,但生活事件的数量与抑郁情绪正相关。在负性生活事件中,和抑郁情绪相关尤甚的是人际关系(如,同伴和亲子关系)的变动(Ge et al.,2006;Hankin,Mermelstein,& Roesch,2007;Natsuaki et al.,200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