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集群的内涵与特征辨析

作者简介:
海峰,靳小平,贾兴洪,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海峰(1962- ),男,辽宁沈阳人,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物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原文出处:
中国软科学

内容提要:

在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凸显的背景下,物流集群表现出独特的竞争优势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然而,对物流集群的内涵和特征认识不清,以致严重影响到物流集群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回顾产业集群理论入手,结合物流产业的自身属性,揭示了物流集群的内涵,明确了其独有特征,分析了在物联网环境下物流集群呈现出的发展趋势。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6 年 11 期

字号:

       一、引言

       物流产业是在物流需求的推动下,在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和物流市场形成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兴的服务型产业,它已远远超出传统储运业的范畴。现代物流业是由物流基础设施业、第三方物流业、货主物流业、物流装备制造业、物流信息技术及物流系统业等构成的与其他产业紧密相连的特殊的复合型产业形态,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支撑性、战略性产业的地位。伴随着专业化分工和全球贸易的发展,物流产业呈现出物流资源要素与物流服务不断向特定的地理空间集聚(agglomeration)的现象,并进一步形成基于庞大货运体系和充满创新活力的物流集群(Logistics Cluster)。这些成功的案例既包括鹿特丹、新加坡等经济基础和物流服务较好的发达地区,也包括西班牙的萨拉戈萨、德国的莱比锡等一些具有区位优势的欠发达地区城市。这些快速成长的新兴的物流集群在孵化物流企业、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多元化和实现经济增长等方面,对相关地区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从而成为各国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升级、推动效率提升和创新发展的增长引擎。在中国,天津、上海、深圳、广州等沿海城市领跑了物流集群的蓬勃发展。近年来,重庆、武汉、郑州、西安等内陆城市也不甘落后,纷纷制定以物流园区为重点工程的物流业发展规划,探索促进物流集群健康成长的路径及举措。正如Luciana(2014)等在《集群研究的创立者与传播者》一文[1]中指出的那样:“集群已成为一个越来越受欢迎的主题。集群理论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从经济学到管理与组织研究,从社会学到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研究,从城市规划到创新研究,甚至进入政治领域,在许多国家集群被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广泛应用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情境之中”。物流集群,作为物流产业组织的一种新的现象,不但是物流行业实践的核心内容,也是物流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中国,对物流集群的研究是伴随着各地物流园区的丰富实践而兴起的。自2000年开始,我国学者开始关注物流园区规划问题,选址、布局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使得物流园区的发展蓝图逐渐清晰起来,2003年物流园区的研究出现了井喷现象。2003、2004年迎来了产业集群研究的热潮,王缉慈等著名学者关于发展产业集群的建议被物流研究学者所关注,于是产业集群理论开始运用于指导物流园区的发展,关于物流园区产业集群的概念内涵、形成机理、效应、竞争优势以及发展物流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等方面的研究成为2004-2008年我国物流集群研究中的热点。2009年2月作为我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一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此后的物流集群研究在宏观层面关注了政府的作用及集群化发展思路的可行性,在中观层面关注了物流集群和其他产业的关系,在微观层面则更关注物流资源、生产要素等因素对物流集群发展的作用与影响,并试图从共生的角度探索物流集群内企业关系的本质。2012年,规划期结束,我国物流集群研究进入第三阶段,多学科交叉特点更加突出,研究方向多元化特点鲜明,研究内容出现高度细化现象,集群与区域经济的定量关系,集群的创新行为、演化过程,集聚度的测量、竞争力的评价等研究主题成为重要热点。

       国外大规模物流集群的兴起及其广泛影响鼓舞着我国物流园区的实践,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国物流学会于2015年组织开展了第四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本次调查筛选核实确认的物流园区(基地)数量为1210个①,堪称世界之最。目前,在产业政策紧缩和互联网经济的双重冲击下,物流园区正遭遇着多种问题困扰,园区盈利模式单一、同质化竞争压力巨大。尤其是近两年,公路货运APP蓬勃兴起,物流园区要被公路货运平台取代的担忧广泛蔓延。这种担忧,表面上看是物流商业模式之争,实际上则反映出业内人士对以园区为载体的物流集群化发展方向缺乏信心。在中国,物流园区是企业和政府广为熟知的事物,相比之下物流集群却不被熟悉。物流集群在现时代的巨大价值使其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物流集群的本质是什么?物流园区与物流集群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国外的研究结论是否适合中国的实践?为何有些物流园区已经呈现出良好的集群效应,而有的园区却难逃低水平重复的怪圈?看似丰富的物流集群研究成果为何解决不了实践中的困惑?对物流集群内涵及特征认知的不充分已经严重制约了物流集群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相比于普遍存在的制造业集群,物流集群有着很多独有的规律和特征。本文将通过文献梳理和现实考察,揭示物流集群的特定内涵,基于物流产业的属性归纳物流集群的独有特征。

       二、物流集群的定义与内涵

       (一)对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回顾

       物流集群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无疑也应该属于产业集群的范畴,对产业集群理论发展的回顾将有助于认识物流集群。对集群和区域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马歇尔(1920)的开创性贡献[2],他发现了外部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密切关系,解释了基于外部经济的企业在同一区位集中的现象。1950年代前,连同马歇尔,亚当·斯密、熊彼特、艾尔弗雷德·韦伯、科斯及胡佛(1937,1948)和霍特林(1929)分别从经济地理学和区位理论方面做出了多个里程碑式的贡献[3-9]。在上世纪50年代,佩鲁(1955)提出了“增长极”概念[10],对欧洲学术界产生了强大的影响,斯蒂格勒(1951)对专业化的反思[11],对专业化(外部)经济的本质进行了解释。从20世纪60年代的文献中,集群概念借用了一些来自钱德勒(1962)对战略组织问题的思考[12],关注集群中学习过程[13](1962)。在20世纪70年代,集群研究重点转移到交易成本和社会网络[14-15]。20世纪80年代,斯科特、斯托伯、哈里森等试图建立地区经济动态学新产业空间的理论框架[16-18]。集群概念的整体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重大突破,波特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19-21](1998,1990,2000),他系统提出了以企业集群为主要研究目标的新竞争经济理论。同期,克鲁格曼(1991)通过其新贸易理论发展了其集聚经济观点,构建了一个基于收益递增的经济区位理论[22],形成了新经济地理学的突出贡献,之后,一批经济学家聚焦于集聚的原因和后果的研究。进入新世纪,关于集群的研究继承了蓬勃发展之势,大量的期刊和众多的学者关注这一领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