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对之策

作 者:

作者简介:
史锦梅,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史锦梅(1966- ),女,山东省新泰市人,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学。

原文出处:
中国流通经济

内容提要:

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落实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措施。物流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而在供给侧改革中具有双向作用。文章分析了物流业在供给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希望通过加强物流设施标准化和推广现代化物流技术来加快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提高政府服务意识,降低制度性成本,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加快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为新常态下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的内生动力。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6 年 11 期

字号:

       一、引言

       随着我国GDP快速增长,中国创造了令世界震惊的经济增长奇迹。与此同时,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重,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成员福利水平提高的新问题。2013年12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新常态”发展理念,主动控制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同时提出优化经济结构,由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表明中央对经济发展新变化的准确研判以及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决策定力,显示了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

       经济发展新常态不以经济增长速度为绝对衡量指标,而是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从而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长远性。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对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提出具体措施,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2016年1月27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又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具体措施。由此可以看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落实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也是发挥创新驱动的关键,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1]。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关注供给的质量和数量,从生产领域扩大有效供给,用改革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资源配置方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的适应能力和灵活性,提高供给效率。具体而言,就是要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保持我国经济适度增长的关键。在Y=C+I+G+NX恒等式中,长期依赖外贸和消费刺激经济增长的思路随金融危机的影响已显不足,单一从末端控制的需求管理措施效果甚微[2]。高耗能产业供给过剩,大量有效需求流向海外市场,致使我国供给和需求处于结构性失衡状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供需错位”、全方位发挥“四驾马车”作用的关键。应按照市场导向规范政府权力,使政府购买(G)更多地用在社会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为企业转型和升级提供良好服务与政策支持。通过对经济发展新方向的前瞻性预测,引导私人投资(I)更好地转化为有效供给,不但影响消费(C),还可以通过乘数效应和加速原理增加总需求。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连通欧亚大陆,开辟新的国际市场,强化外贸(NX)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消化国内产业的过剩产能,让中国先进技术和优秀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促进沿线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互惠互利。

       (三)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供给学派的区别

       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最早提出“供给可以自动创造需求”的观点,西方经济学主流学派因信奉“萨伊定律”而否定经济危机发生。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凯恩斯理论诞生,凯恩斯提出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通过政府干预实行扩张财政和货币政策来拉动总需求,走出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出现“滞胀”,供给学派认为是因供给不足和需求过旺所致,因此反对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提出供给管理,希望政府降低赋税来降低企业成本,刺激供给量的增加。美国里根政府以供给学派理论为基础实行“经济复兴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供给学派理论是有区别的。首先,产生背景不同。供给学派是在经济已经发生“滞胀”背景下提出的,是为了适应经济形势而产生的被动改变;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改革创新。其次,作用路径和目的不同。供给学派的措施注重增加供给数量来满足旺盛的需求,对供给结构并不干涉;我国重在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注重的是供给质量和效率提高,通过有效供给满足和刺激需求。最后,政策导向不同。供给学派主张通过单一的减轻赋税来实现企业成本降低,从而降低通膨胀率并增加供给;我国则是以“三去一补一降”的组合政策来实现目标。政策差异皆因国情不同所致。西方国家因市场经济发育成熟,企业在经营中已经具备良好的市场应变力和适应性,加之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政府只需降低企业赋税成本就可较好地提高总供给,满足总需求;我国市场经济处于发展阶段,民营企业虽然数量较多,但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同时国有企业仍存在以行政命令为指标的生产行为,市场应变能力较差,难以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需要。所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单一政策难以奏效,既需政府降低企业赋税负担,又需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在供给侧结构优化上给予指导,引导企业提供有效供给,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多元化的内生动力。

       二、物流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物流业因其具有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特性而在产业链中具有特殊地位,成为联结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基础纽带。在“三去一补一降”措施中,物流业均能发挥重要作用。

       (一)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首先,可以提高消费数量,拉动总需求。经济学理论认为,在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中价格是最重要的且敏感性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关系。物流业为消费者提供生活性服务,物流成本是商品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我国的物流成本一直处于高位,物流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使商品价格下降从而促使需求数量的增加。其次,可提高消费质量,促进消费升级。网购的普及改变了人们选择商品的方式,提高了商品信息的对称性,使消费者选择趋向均衡,使供需沟通向多维化发展。大数据技术通过科学分析消费者偏好并提供商品信息,使消费者的时间成本降低,引导和满足了消费升级的需求,使消费需求在结构和质量上得以改善与提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