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雾霾段子语义网络分析与情感可视化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卓敏,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吴建平,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内容提要:

随着雾霾天气的常态化,雾霾段子借助便捷信息平台,逐渐流传,狂欢恣肆。本研究聚焦网络青年用户,比较雾霾段子频次与空气质量状况关系;以语义网络分析探究雾霾段子中当代青年对雾霾的关注点和偏向性;采用情感分析探讨雾霾段子舆情反应的情感类型,最后可视化呈现结果。研究发现雾霾段子频次与日、月平均空气质量状况相关;雾霾段子围绕重霾特征“能见度”“区分度”低展开,涉及健康、交通、治霾、防霾、躲霾、空气质量等多方面;舆情反应中“恶”为主要二级情感,贬责、悲伤、赞扬、快乐是主要三级情感。研究为监督社会舆情、明晰当代青年对环境问题的民意表达和诉求、把控和觉察当代青年的社会情绪、激发当代青年环境保护行为提供建议。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6 年 11 期

字号:

       一、引言

       段子因种类繁多、题材广泛、流传快捷、创作主体多元,已成为一种富有活力的民间文化和大众精神消费的狂欢,不同类型、形式、性质的段子,选择特定社会人情世态为编撰对象,调侃生活,直面现实,舒缓民怨,消解权威,颠覆传统,充当社会舆情的放大镜,针砭社会转型中不良社会现象、社会心态,甚至病灶所在,值得学术界关注与研究[1]。

       与民生休戚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无疑是社会转型过程中矛盾激化和凸显的负性事件,其中,毁健康、遮蓝天、瘫交通的雾霾,逐渐成为全民公敌,雾霾天气也几乎逐渐常态化,迅速从地方性危机升级为全国性问题。段子手们也将雾霾演变成编撰网络段子的素材,借以缓解重霾笼罩下的压抑,曲折表达本真意愿,成为诉求利益、情感的自娱自乐方式。雾霾段子始于2013年雾霾频发时期,不定期随着雾霾严重性而间断流传、转发,无孔不入,狂欢恣肆。2015年11月末12月初,雾霾肆虐、横行,持续、连片、高发多达5天,雾霾段子借雾霾肆虐之势,掀起了新一轮创作和流行风潮。

       雾霾段子集成段子文化的特点,作为一种重要的舆论现象,具有表达和反映民意的功能[2]。一方面,这些雾霾段子以其独特巧妙的构思、幽默诙谐的语言描述了与雾霾有关的各类现象,将人们在雾霾天的心理表征、行为活动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可以折射当代青年对雾霾风险事件的关注点,对其内容分析的研究将有利于明晰雾霾段子中暗含的公众关注、兴趣点,以此把握民意和诉求。另一方面,雾霾段子属于热点议题段子,以雾霾为调侃对象,出现在重霾笼罩之下,这种段子与灾难的不协调结合,具有典型的舆论学价值,势必引发社会各界复杂、多元的情感反应,对舆论反应的情感研究则有助于有效监管社会舆情反应,防止引发大范围情绪共振[3]。但纵观国内关于段子文本的研究,除了应用巴赫金“狂欢化诗学”进行理论分析[4],其他主要集中在段子形式、类型、性质等内容分析研究[5]或纯文本质性阐释、分析和总结研究[6],而针对某一主题背景段子的深入研究较少[7],分析主题段子内容中民众关注、感兴趣的方面,其传播效应带来的隐含情感反应等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以雾霾段子为研究文本,应用语义网络和情感分析探究其隐含的社会心态和激发的社会情绪。

       基于雾霾段子语义网络和情感研究目的,研究选取新媒体网络——微博、微信作为雾霾段子收集平台。在雾霾段子的传播、扩散中,新媒体环境作为段子生产基地和传播平台,使得雾霾段子在网络环境中蔚然成风。而网络环境是当代青年人群聚集地,是研究青年文化的便捷渠道。根据2016年1月最新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全国网民中10~39岁人群占75.1%[8],表明青年网民人群超过75.1%。当代青年是对社会变迁有特殊意义的群体,其特性之一是对社会变迁极其敏感,在社会转型视角下被研究更具针对性、代表性与时代特色[9]。

       网络文本的内容分析方法主要采用语义网络分析(Semantic Network Analysis),它是内容分析方法的一种,又称关系内容分析。此方法以高频词为节点(Node),以高频词组合共同出现的次数为节点间关系(Link),通过构建语义网络来分析高频词组合在文本中的语义,借用有向图反映作者精神意境图(Mental Map)[10],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文本内容分析方法。网络情感研究主要是情感分析(Sentiment Analysis),是指对说话者的态度、意见进行判断与评估,分析话语者在表达信息时所隐含的有价值的情绪状态[11]。雾霾段子中传达的民众关心的有关雾霾方面的议题是语义网络研究的重点,以期探究雾霾段子中隐含的有关雾霾内容所涉及的方面和偏向性,探讨媒体和民众的关注点。而雾霾段子舆情反应的情感类型是情感研究的重点,探讨大众对雾霾段子的情感反应类型。最后,通过可视化图像直观呈现研究结果。

       二、研究方法

       1.语义网络分析

       (1)研究样本选择

       搜狗微信独家接入微信公众平台,可方便用户快速搜出微信热聊话题、订阅号及文章。本研究采用搜狗微信官方搜索采集微信公众号中有关雾霾段子的文章。输入“北京雾霾段子”关键词进行文章搜索,选取2015年12月1日~31日为期一个月的文章,共收集独立非重复、不同题材描述北京的雾霾段子480条,同时统计雾霾段子公众号文章频次698篇。

       (2)雾霾段子文本处理

       段子中常见行话、黑话、痞话,语言、修辞手法等形式多变,表意隐晦、生猛,因此段子中表达的主题、关注的要点、反映的现象,需要结合语境细读后加以归纳总结,分析归类。本研究采用手动分词,保留所有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形成分词文本;再利用扎根理论中的资料分析策略——三级编码中开放式编码,对段子文本中出现的现象、事件、行动、意义等进行命名,凝练出最重要的或出现最频繁的词类使其概念化,最后将归纳的概念进行归类、抽象、提升和综合,使其范畴化,形成一个个具有词类性质的词语。最后每一条段子拥有一行概念化、范畴化的词类,共生成480条不同词类。

       将生成的480条词类,导入ROST内容挖掘系统软件(ROST Content Mining System Version 6.0),滤掉频次低的节点,调整网路图像,最后生成雾霾段子语义网络可视化图像,其中节点间距离反映概念间关系的强弱,概念间关系越强离得越近,关系越弱离得越远;节点间连线粗细、箭头和线条指向数代表节点关系的加权度,越粗关系加权度越大,箭头和线条指向越多,加权度越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