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的伦理学思想及其内在困境

作 者:

作者简介:
代海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E-mail:daihaiqiang@163.com。北京 100088

原文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内容提要:

维特根斯坦的伦理学与他对语言的考察密不可分。维特根斯坦前后期语言哲学的重要转变也反映在其前后期伦理学思想的差异上。前期维特根斯坦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得出了伦理学不可说的神秘思想;后期通过语法研究,维特根斯坦完成了对伦理学命题的澄清。但是,他的伦理学存在着内在困境:前期伦理学受到神秘主义困扰,致使其无法处理道德规范性问题;后期伦理学走向了温和相对主义,尽管他能够处理道德判断和道德实践问题,但是相对主义的困扰始终存在。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16 年 11 期

字号:

      2015年初,鲁斯·里斯(Rush Rhees)在1939年—1950年记录的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谈话由英国哲学杂志《心》(Mind)发表。其中对伦理学的讨论占据了不小的篇幅,这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兴趣。前后期维特根斯坦都讨论过伦理学问题,已经出版的各种材料中也能找到关于伦理学的评论。虽然有些学者也对维特根斯坦的伦理学有相关讨论,但是一些问题依然无法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这些问题包括:如何看待维特根斯坦前后期伦理学的关系?维特根斯坦的伦理学思想与他的语言哲学的考察方式存在着怎么样的联系?后期维特根斯坦的伦理学是否会遭受相对主义威胁?

      维特根斯坦的前后期哲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他在处理一些重要问题上存在着相同的旨趣,即通过语言问题的分析来澄清哲学的迷惑,反对任何理论化产物。这一旨趣在其哲学思想发展中呈现出不同的样态。前期维特根斯坦通过对语言逻辑本质的分析为思想的表达划定界限,认为哲学的困惑产生于人们对语言意义界限的僭越;后期维特根斯坦通过语法研究形成对语言的综观式理解,从而治疗传统哲学产生的疾病。维特根斯坦在伦理学上的观点也十分明确地体现着他的哲学方法:通过对语言的考察来解决伦理学问题。前期维特根斯坦通过对世界、语言的逻辑本质的分析,划清了命题的界限,伦理学被排除在可说之外,最终走向了具有本质主义倾向的神秘主义伦理学。后期维特根斯坦通过语法研究,对道德规则形成了综观式理解,最终走向了具有相对主义倾向的日常伦理学。本文将依次考察前后期维特根斯坦处理伦理学问题的方法,并揭示其存在的困境。

      一、维特根斯坦前期神秘主义伦理学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主要通过对命题进行逻辑分析,为语言的表达划定界限。按照命题意义的图像论,命题的意义是其与事态存在和不存在的可能性的符合和不符合。在世界之中只存在与事实相对应的命题,而伦理学所表达的东西不属于事实世界,因此语言对此无能为力,伦理学命题都是无意义的。维特根斯坦在那里预设了他的形而上学构想,即事实世界与价值世界的二分。这种方法当其运用到伦理思考的时候,致使语言只能处在表达价值世界的门外。但是生活的意义又是维特根斯坦所关注的终极问题。维特根斯坦曾经告诉费克尔:他的整部《逻辑哲学论》其实是一部伦理学著作,它是由写出来的一部分和没有写出来的一部分所组成。但是《逻辑哲学论》大部分内容是讨论命题意义的图像论、逻辑的本质、命题真值函项等主题,它们似乎都与伦理学没有太大的关系,并且整本著作直接讨论伦理学的命题只有两句话①,这就为读者理解这本书的伦理学目的设置了困难。那么,维特根斯坦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是不是能够达到伦理学目的呢?在笔者看来,答案是肯定的。

      维特根斯坦前期的伦理学带有很强烈的神秘主义色彩。在他看来,神秘的东西是在永恒的视角下将世界看作一个有界限的整体的感觉,也是对世界存在的惊奇体验,这些神秘的东西都是不可说的,而只能自我显示出来。永恒的视角是用整体的眼光看世界,它不是将世界之中的事物看作诸多事物中的一个,而是把这个事物看作整个世界;并且永恒的视角在时间中表现为“无时间性”,即只看到当下,而不把时间看作是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续。在维特根斯坦看来,在永恒的视角下看到的事物具有绝对的价值,是绝对的善和绝对的美。他说:“艺术品是在永恒的观点下看到的对象;并且善的生活是在永恒的观点下看到的世界。这就是艺术和伦理学的联系。”②但是这种神秘主义与《逻辑哲学论》的其他部分有什么关系呢?李国山、代海强的论文《通向〈逻辑哲学论〉神秘主义的双重路径》③认为,《逻辑哲学论》的神秘主义结尾与它的逻辑、命题学说有着内在的关系。除此之外,维特根斯坦的神秘主义伦理学依赖他对主体思想的设置。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设置了两个主体:形而上主体和意志主体。形而上主体和意志主体都不是经验性的,而是先验性的。这种先验主体的设置,为维特根斯坦完成由逻辑分析、命题分析向伦理学目的的过渡建立了桥梁。

      维特根斯坦认为伦理学是超验之物,善恶的价值并不在世界之中现身,并且伦理学和美学是同一的,善的东西就是美的东西。他在论文《关于伦理学的讲演》中这样定义伦理学,“我的主题是伦理学,我将采纳摩尔教授在他的著作《伦理学原理》中对这个词的解释。他说:‘伦理学是对善的事物的一般性探索。’我现在要在略微广泛的意义上使用伦理学这个词,事实上在这种意义上,它还包括了通常称作美学的本质部分(Essential Part)。”④这一主题可用多个同义词来表达共同的伦理学典型特征,诸如“对价值的东西的探索,或是对真正重要的东西的探索,或者我会说,伦理学是对生活意义的探索,或者是对使生活过得有价值的东西的探索,或者是对正确的生活方式的探索”⑤。维特根斯坦指出,价值这一说法有两种意义,“其中的一种叫做不重要的或相对的意义,另一种则是伦理学的或绝对的意义”⑥。伦理学是关于绝对价值的追求,他说:“伦理学是出自想要谈论生命的终极意义、绝对的善、绝对的价值。”⑦这些追求超出了事实的界限和语言的界限,因此他认为伦理学是不可说的。

      既然伦理学不可说,那人们该如何达到伦理学中的价值呢?第一,幸福的生活需要一种良知,但是这并不是世界之中的经验知识,而是关于意志主体对世界的认知态度。意志主体需要认识到它的意志并不能改变世界之中的事实,在这种意义上任何与世界的事实性相抗争的努力都是不值得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意志与世界保持一致,从而主体不再与世界相互对立,而应当与它保持和谐一致的关系。这种和谐一致意味着意志要放弃自己的欲望,对世界所发生的事实,来之将迎、去之相送、安时处顺。第二,具有良知的生活能够体验到绝对的价值,绝对的价值就是在永恒视角下看世界的神秘体验。维特根斯坦认为,永恒的视角是与时空一起看对象,或者是与整个逻辑空间一起看对象,这样的视角不同于一般的视角,后者是在时空之中、逻辑空间之中看对象。因而永恒的视角看到的对象就是看到了整个世界。他说:“作为诸事物中的一个事物,每个事物都同样是不重要的;作为一个世界,则每个事物都是同样重要的。”⑧他以观察火炉为例,认为在一般视角下看到的火炉只是世界里许许多多事物中的一个,这样的观察结果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永恒的视角下看到的火炉则是我的世界,其他东西与之相比都会黯然失色。所以他说:“有些东西就总体说是好的,但个别来看则是坏的。”⑨除了在《逻辑哲学论》中提到的神秘之物以外,维特根斯坦进一步在《一个伦理学的演讲》中发展了其神秘主义的观点。他认为至少存在着三种神秘体验,即对世界存在的惊奇、绝对的安全感、对上帝的愧疚感。这些神秘体验不能被表达在命题之中,只能自我显示。神秘体验获得的是绝对的价值,这与相对价值不同。相对价值发生在事实世界之中,是在预设一个目标被满足之后得到的价值。他的相对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这种价值在世界之中,它总是与一个事先预定的事实结果为目的;另一方面,这种价值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与结果的联系不具有逻辑必然性,它总是伴随着偶然性。与此相对,绝对价值不依赖于任何预设的目的,也与偶然的事实没有关系,因为绝对的价值具有如此的效力:一个人一看到它就必然地走向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