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演化视角下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  

作者简介:
胡海波,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组织变革与创新研究,13133817079@163.com,江西 南昌 330032;涂舟扬,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组织变革与创新研究,江西 南昌 330032;胡大立,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产业集群与企业竞争力研究,江西 南昌 330032

原文出处: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内容提要:

我们以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演化为主线,采用SPS案例研究法,以江西正邦科技股份公司为样本,通过对企业自主创新动力要素演化路径进行分析,探明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结构、阶段特性以及运行机理。研究发现,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演化可分为变异、复制以及选择三个阶段,且遵循一定的演化路径,即由技术创新过程的外生性驱动,到制度创新过程的内生性驱动,最后到协同创新过程的协同驱动。同时,在此过程中,各演化阶段的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在创新层次、方式、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16 年 11 期

字号: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驶入快车道。新形势下,我国企业迎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面临全方位战略转型(宋铁波等,2014)。[1]在此背景下,许多学者出谋献计,为我国企业转型提供方向。例如,受德国工业4.0影响,国内学者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目的就是为了赶超美、日、德、韩等西方工业强国,中国应该利用模块架构产品以及大型复杂装备领域的制造业优势,打造未来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能力(黄群慧等,2015)。[2]然而,企业升级转型的最关键因素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孔伟杰,2012)。[3]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一直阻碍着我国企业的发展和转型,而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自主创新能力的缺失(李树培,2009)。[4]

      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是企业自主创新动力运行的基础,关于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熊彼得(Schumpeter)所提出的技术推动机制模型,该模型将首次将科技发展和创新作为市场推动力。与技术推动机制不同的是,Schmookler认为市场需求在企业创新中起重要作用,D.Marquls则认为市场和生产需求对技术创新的推动力远大于科技创新的推动力。20世纪90年代,以劳斯维尔(Rothwell)等学者为代表的西方学者提出了综合作用机制。新时期,学者们开始关注自主创新动力系统的问题(孙冰,2010)。[5]然而,关于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问题,学术界虽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挖掘。例如,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演化共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结构、特性如何?演化过程是否遵循一定的规律和轨迹?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以江西正邦科技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正邦科技”)为研究对象,从动态演化理论的视角探索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演化路径的问题,以打开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路径演化的“黑箱”。本研究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探索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演化阶段和特性;第二,归纳、梳理各演化阶段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基本结构;第三,总结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运行机理。

      二、理论背景与研究框架

      “自主创新”最早由我国学者陈劲提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企业自主创新起源于技术创新(陈大龙,2011)。[6]而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自主创新逐渐和制度创新联系起来。因此,企业自主创新包括宏观层面的制度创新和微观层面的技术创新两个方面(胡海波,2011)。[7]技术创新可归纳为技术引进、独立创新以及合作创新等三种主要方式;制度创新则包括宏观行业或市场层面的产业制度创新、经济管理制度创新、市场运行制度创新,也包括企业产权制度创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创新。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是指在自主创新动力的推动下,自主创新主体产生自主创新行为的过程机理以及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与其所处环境的动力要素之间相互关联耦合所形成的关系的总和(李晓彦,2011)。[8]本文从企业自主创新动力要素、动力机制的概念、动力机制类型三方面回顾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相关研究。

      企业自主创新动力要素包括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企业所制定的战略目标以及员工创新意识构成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内部动力。而市场需求的拉动力、市场竞争的压力、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外部推动力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力构成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外部动力(石明虹和刘颖,2013)。[9]协同创新动力也是自主创新动力的一种,主要体现为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的共同作用(夏红云,2014),[10]其作用主体通常为由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以及中介机构组成的产学研合作组织,其动力要素通常包括技术推动力、创新能力保障力、战略协同引导力等(周正等,2013)。[11]

      从创新演进的动力方式上来看,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是在内、外部自主创新动力共同推动下所形成的自主创新能力机制(王海山,1992)。[12]在企业创新系统内部,推动企业内部技术创新活动的驱动力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积累的内在动力,而外部动力则存在于企业创新系统外部。在此基础上,孙冰(2010)提出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是在自主创新主体、动力要素以及所处环境共同作用下各种关系的总和。[5]

      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包括技术推动机制、需求拉动机制、综合作用机制等三种类型。技术推动机制认为自主创新是一个线性过程,这个线性过程由企业自主技术成果引发,推动销售市场,进而获得高额利润,并且市场是技术产品的被动接受者(武刚尧,2008)。[13]Schmookler和Rosenberg等学者认为需求拉动机制强调了市场和科技发展重要性,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实现效益最大。综合作用机制指出除了市场、产品之外,信息网络、知识管理等也是企业自主创新动力(转引自Rothwell,1994)。[14]

      动态演化理论是演化理论的延伸,多用于研究企业演化问题(刘志彪,2005)。[15]演化理论起源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自诞生以来就广泛应用于经济学领域(Nelson和Winter,1997)。[16]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演化理论也历经变迁,从演化逻辑上的单一演化到共同演化(Volberda和Lewin,2003),[17]到后期更强调“底层级”互动者演化与“高层级”互动者演化的交互作用。纳尔逊(Nelson)和温特(Winter)首次将达尔文进化论中的“变异”“复制”和“选择”阶段应用于企业动态演化当中(黄凯南,2009)。[18]

      动态演化理论将演化过程看成是互动者多层级的互动过程,强调企业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在市场中,企业拥有比市场更高的专有学习优势。企业的行动具备二重性,即在利用现有知识存量的同时,还能通过搜寻新知识改变环境,对现有知识的有效利用决定了企业的短期生存,通过对生存环境的改变决定了企业的长期适应度(Hodgson和Knudsen,2004)。[1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