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形成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宇博,苏州大学 社会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王宇博(1960- ),男,江苏南京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英联邦国家现代化问题研究。

原文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是战后澳大利亚现代化发展的产物。社会的需要导致移民的涌入,进而引发澳大利亚社会出现以族群认同为基础的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推崇多元文化主义逐步成为社会共识。因此,在“白澳政策”被废止后,作为战后澳大利亚政府处理族群和文化多样性问题的基本国策,多元文化主义政策逐渐形成,并在实践中不断变化与完善。针对全社会,其主旨是将澳大利亚国家利益置于首位为前提,不分民族与文化背景,尊重全体澳大利亚公民的平等和自由等合法权利,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


期刊代号:K5
分类名称:世界史
复印期号:2016 年 10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61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03(2016)04-0176-07

       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是当今澳大利亚政府所奉行的一项重大基本国策。战后澳大利亚社会发展的需求导致新一轮的移民持续涌入,进而形成了族群认同与多种民族共处的社会现实。因此,尽管澳大利亚的民族构成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但相伴于“白澳”意识的衰落,多元文化社会的形成逐步成为战后澳大利亚社会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与之相适应的则是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在“白澳政策”被废止后逐渐成为处置移民与族群等问题的基本国策。

       作为一种新的学术观点,“文化多元性”的概念隐约出现于20世纪初。“二战”结束后,它则因国际性移民潮的涌动而被频繁提及,但凡在解析或比喻不同族群及多种文化之间关系时,“拼盘”“炖锅”比“熔炉”更容易令人接受。“多元文化主义”一词的明确提出初见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中,由此引起人们的关注;1965年,联合国通过了《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多元文化主义”的理念得以运用与彰显;1971年,为解决内部族群之间的矛盾,加拿大政府率先实践,推出多元文化主义政策……这一切对于澳大利亚产生了启示与垂范作用。

       “二战”结束后,澳大利亚人口快速增长,1947年战后第一次人口统计数为757.94万人,而1991年的人口统计数已达1684.95万人。有数据显示,1947-1966年间的增长率为51.8%,1966-1986年间为35.6%,1986-1991年间为8%。与以往人口增加相同的是,这期间的人口增长仍与移民的进入密切相关,有500多万移民移居澳洲,并成为永久居民。另从澳大利亚人的出生地的数据变化也可一目了然:1947年,90.2%的澳洲居民的出生地为澳洲;而1966年的该比例为81.8%,1986年为77.6%。[1]43,46又有数据表明,“在1947-1979年初,移民贡献了人口增长的59%,人口增长一多半是由移民构成”[2]65。但是,与以往不同的则是移民的来源逐渐不再局限于英国以及西欧,而是世界各地。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983年6月30日,在澳大利亚的总人口中,78.8%出生澳大利亚,15.4%出生于欧洲,2.9%出生于亚洲,2.9%出生于世界其他地区。[3]1942002年3月,一位菲律宾女信息技师成为来澳的第600万名移民。[4]1

       大量移民,尤其是有色人种移民的纷至沓来,使多元化文化发展成为战后澳大利亚社会最显著的变化,即澳大利亚社会出现了以族群认同为基础的多种民族并存与共处,进而在社会与文化等方面产生连锁性演变。过去,拥有纯正的盎格鲁—凯尔特血统令“老澳大利亚人”引以为豪,这是“白澳”意识的温床与“白澳政策”的支柱。然而,移民的大量进入则使情况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表现为在澳大利亚,尽管“老澳大利亚人”的人口仍居多数,但在人口比重中,其所占比例则在逐渐下降。1947年,他们曾占澳大利亚人口的99.5%,经过大规模移民计划,这一比例到1988年下降到74.55%。[1]69

       到20世纪中后期,多民族性在澳大利亚愈加明显地显现,“国民来自120多个国家……讲90多种语言”[5]208,20世纪60年代,在社会上,发行有大约70多种语言的报纸和20多种语言的期刊。[6]75以宗教信仰为例,澳大利亚长期以来是基督教国家,大部分人信仰新教,少部分信仰天主教;而在战后,不同来源的移民的到来不仅使基督教内部派别多样化,以致出现了新教徒相对减少,而天主教徒增加,东正教及其他教派的信徒也有增无减,而且犹太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的信众也相继大批落户澳大利亚。[7]193-198这表明,对于澳大利亚社会,多元文化现象不仅是不可避免,而且是大势所趋。“老澳大利亚人”对“新邻居”的态度也悄然发生变化,逐渐不再是不屑一顾,嗤之以鼻,而是在固守“澳大利亚生活方式”的同时,对外来习俗表现出饶有兴趣。久而久之,人们自然而然地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多元文化中蕴藏的价值。

       到20世纪60-70年代,澳大利亚已经成为一个多民族社会,并在文化与习俗认同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族群分布。从语言上看,以1976年为例,说意大利语的有444672人,希腊语262177人,德语170644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142407人,法语64851人,荷兰语64768人,波兰语62945人,阿拉伯语52184人,西班牙语48343人,马耳他语45933人。到1988年,澳大利亚大概有66个种族。[8]527根据2001年人口普查统计,澳大利亚人使用200多种语言,社会上拥有175种交际语言。[2]93“来自四五十个国家的移民组成了”澳大利亚的第7大城市——伍伦贡。它是英联邦国家里最大的炼钢厂所在地,“在炼钢厂里移民占到了50%”。[6]4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