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效应的平台型供应链金融融资的演化博弈

作者简介:
邹小红,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财务金融;陈金龙,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供应链金融;占永志,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福建 泉州 362021),主要研究方向:财务金融。

原文出处: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互联网技术推动了平台经济的发展。平台型供应链金融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乃至产业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供应链金融平台与融资企业融资的演化模型,分析了网络效应对供应链金融平台和融资企业策略选择影响的演化路径。模型解析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网络效应均使得融资企业与供应链金融平台向均衡稳定策略演化,但随着网络效应收益的增加,系统收敛于稳定均衡点的速度加快;随着网络效应成本的增加,系统收敛于稳定均衡点的速度减慢。因此,加强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品牌建设,提高网络效应水平,优化平台服务等是促进平台型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有效措施。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6 年 10 期

字号:

       一 引言

       自2005年普惠金融体系(Inclusive Finance System)被提出以后,各种适应后工业时代和消费者主权社会特点的“小、众、美”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生产分工模式逐渐改变,从企业内部的产供销一条龙模式转化为不同企业间的产供销专业化分工,形成清晰的产业供应链。为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企业的供应链金融需求日益迫切。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群态融①,是普惠金融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万亿②。然而,根据央行发布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2013年小微企业获得的贷款余额占比为29.4%,基本与资产占比匹配(资产占比为29.5%),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极为突出。且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受益于我国经济的不断深化改革发展,金融市场机制得以逐步健全,金融要素配置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金融机构的传统信贷模式已不适应现代金融需求③。而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大平台经济时代,平台型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为中小企业的融资乃至产业链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016年2月,中央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推动更多供应链加入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规模。因此,平台型供应链金融发展迎来有利的政策契机。国际经验表明,这种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化融资服务平台对促进贸易关系而产生的债权融资、支持中小企业和产业链发展具有较大推动作用。例如,墨西哥建设的“产业链”应收账款融资平台,通过反向保理的融资方式,已成功为数以万计的中小供应商企业提供融资。相较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该模式有助于解决银企信息不透明和账款确认难等问题,实现更高效的融资流程操作及风险防控;相较于“银企直连”,该模式避免了企业或金融机构“一对一”重复开发系统,直接为用户节省开发成本。

       互联网金融时代已经具备建立供应链金融全新生态体系的条件,以供应链金融平台为基础的普惠金融模式正在快速形成。本文提到的平台型供应链金融是指衔接融资企业,不再局限于商业银行,信托公司、电商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P2P平台、供应链专业化服务公司均纷纷参与到供应链金融服务中,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行业优势,在不同业务场景下为各行业提供线上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组织。

       综上,本文以网络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从平台网络效应的角度出发,引入演化博弈方法,针对融资企业从供应链金融结算/清算形成的债权,研究融资企业在是否加入到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进行融资时的策略选择,分析了网络效应、佣金率、搜寻成本等对平台型供应链金融融资行为的影响,以期为供应链金融平台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 文献综述

       (一)供应链金融。商业银行基于规避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理性选择,信贷配给成为当前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贷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④。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银保协作、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提出了其治理路径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但是“融资难”、“融资贵”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供应链金融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以贸易债权为背景,是近年来金融理论发展的热点,成为了解决中小企业信贷问题的新方向。供应链金融是对一个产业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或者上下游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以促进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畅顺,并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协作,构筑金融机构、企业和商品供应链互利共存、持续发展、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从参与主体上看,国内外学者对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银行主导、核心企业主导以及物流企业主导的三种主要的供应链金融模式。银行主导型供应链金融,国外有渣打银行的商业银行服务模式,国内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最早开展相关业务;物流企业主导型供应链金融,国外有以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为代表的物流企业主导模式;核心企业主导型供应链金融模式,我国2014年后发展较快,有20多家上市公司参与。从贸易债权的角度上看,国内外对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主要分为应收账款融资,预付款融资,以及仓单质押融资模式,处在任何一个供应链节点上的中小企业,都可以根据企业的上下游交易关系、所处的交易期间以及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融资模式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⑤。雷蕾等从供应链金融概念与模式研究、供应链金融业务中银行的风险管理研究、基于第三方B2B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及其风险管理研究三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理论研究⑥。

       (二)平台型供应链金融。目前国外对于平台主导的供应链金融的研究极少,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第三方平台供应链金融(第三方平台主要包括B2B/B2C/C2C电子商务平台、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公司/供应链核心企业搭建的平台、政府采购平台等)⑦。马娟等从异业协作的视角,探讨了银行与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的合作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利用第三方物流平台对物流环节、对客户资产的管理控制,通过合作创造的额外净收益在各方面的均衡分配而使双方的合作趋于稳定⑧。史金召等采用委托代理和博弈论对银行与B2B平台的激励契约进行了研究,给出了银行与B2B平台二者最优收益分配契约,以防范B2B平台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