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政治关联与政府创新支持:机制与路径

作者简介:
曾萍(1972-),男(汉),湖南益阳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创新管理,广东 广州 510640,北京 100836;吕迪伟(1990-),男(汉),湖北襄阳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广东 广州 510640;刘洋(1987-)(通讯作者),男(汉),陕西神木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创新战略,广东 广州 510640

原文出处:
科研管理

内容提要:

对企业获取政府创新支持机制与路径的探索或许是解决当前政府创新支持是否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争论的蹊径。为此,本文以广东省173家企业为样本,对企业技术创新、政治关联与政府创新支持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同时考察企业性质与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尽管整体而言企业技术创新可以直接或间接通过政治关联来获得政府创新支持,然而进一步分析表明,技术创新作为企业获取政府创新支持的路径仅在良好的制度环境或非国有企业情境下才有效。无论在何种情境下,政治关联构建都是企业获取政府创新支持最为重要的直接路径。这些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启示。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16 年 10 期

字号:

      文章编号:1000-2995(2016)07-010-0017

      1 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技术创新活动成为了影响国家、区域以及企业之间竞争成败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提出了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幅度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在实践中,为了确保上述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若干重要的政策措施,包括:①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②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③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④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等。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政府所制定并实施的上述创新支持政策并没有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虽然一些学者研究发现,政府的创新支持政策确实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与创新能力的提升[1,2]。但是另外很多学者的研究却表明,政府的创新支持政策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甚至抑制了技术创新的进行[3,4]。解决这一矛盾可以从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如何获得政府创新支持的角度入手,分析实践中企业究竟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与路径来获得政府创新支持。

      一方面,从政府制定和实施创新支持政策的本意来说,是希望促进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加强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可能是其获取政府创新支持的重要路径。另一方面,建立政治关联也可能构成了企业获取政府创新支持的另一重要路径。事实上,资源有限的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在能力建设和政治关联之间进行权衡[5]。那么在管理实践中,企业获得政府创新支持的根本路径究竟是什么?是构建政治关联?还是强化技术创新?抑或通过强化技术创新来构建政治关联?

      基于此,本文研究以广东省企业为调查对象,探索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需要加以仔细权衡取舍的两种重要战略行动——构建政治关联与加强技术创新对于其获取政府创新支持的影响,同时考察企业性质与制度环境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其研究结论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企业获取政府创新支持的机制与路径,为企业成长理论补充新的洞见,而且可为政府创新支持政策并非总是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的事实提供合理的解释,从而消除政府相关创新支持政策制定实施以及企业创新管理实践中的迷茫,推动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理论与假设

      2.1 企业技术创新对于政府创新支持的影响

      中国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所以制定并实施大量的政府创新支持政策,包括财税政策、专项资金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相关金融政策等,其主要目的是希望激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以及加强技术创新活动。就这个意义而言,积极主动地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并具有更强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显然更容易获得政府创新支持。这是因为,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企业往往具有更高的资源转化效率,它们不仅可以更为有效地将其所获得的政府创新资源转化为最终的创新成果,提高政府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且还可以发挥带动与示范效应,促进其所在组织场域的诸多企业积极地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组织场域内创新网络的形成进而提升整个组织场域的技术创新能力。

      而从政府创新支持政策层面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已经习惯于运用激励性的政策工具,甄选出某些符合要求的特定企业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或政府采购等政策激励,以实现自己的政策意图——如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而在政府甄选企业所使用的评价体系之中,关键的指标往往包括:对研发的重视程度、研发投入程度、专利和新技术的数量、新产品开发的频率与数量、新产品占销售的份额等。例如,国家2008年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及2013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条件都包括了类似指标。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在上述指标上经常表现出强大的优势,这非常有利于它们在争取政府创新支持的竞争中获胜。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1:企业技术创新对于其获取政府创新支持具有积极的影响。

      2.2 企业政治关联对于政府创新支持的影响

      随着中国渐进式、实验式以及放权式改革的深入,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对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与控制力日益强大,他们直接或间接通过行政审批、土地征用、贷款担保以及各项优惠政策等方式掌握了大量稀缺的重要资源[6-8]。在这种情况下,培育政治关联就成为了企业成长中的一项特别重要的战略行动[9]。通过构建政治关联,企业可以更多地获得融资优惠、财政补贴和救助以及其他政府支持[10,11],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各种类型的政府创新支持。事实上良好的政治关联,不仅可以帮助企业直接获得更多的政府创新资金、如政府补贴与财政资金的支持,而且能够帮助企业优先获得政府采购的订单。

      企业所构建的政治关联,除了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政府创新支持的稀缺资源之外,还可以帮助企业更早更准确地获知政府创新产业政策变化与创新战略举措等方面的相关信息。而对于这些信息及时有效与全面的了解,可以帮助企业把握先机、提前做好各项基础准备并发挥先动优势,从而在随后对政府创新资源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因此,从政府创新信息获取的角度来说,政治关联也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政府创新支持。

      此外,政治关联也能够带来企业融资方面的资源效应。通过政治关联,企业可以更多地得到地方政府对本企业获取银行贷款与进入资本市场的支持。在中国大陆,具有政府背景的国有银行的放贷行为往往受到政治目标的左右[12,13]。虽然之后的股份制改革与上市在一定程度上让它们有了更多的贷款选择权,但在当前各级地方政府试图依靠银行力量来推动当地经济增长以获得GDP锦标赛胜利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仍然无法完全摆脱地方政府的干预[14]。在这种情况下,具有良好政治关联的企业往往可以获得银行的优待。不仅如此,有政府支持的政治关联企业还能够优先获取上市资格,上市后也更容易获得股权再融资资格[1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