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2-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16)04-0040-08 美国著名行为分析及博弈论专家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说:“合作现象四处可见,它是文明的基础。”[1]3作为人类创造的一项巨大的复杂的综合性的文明成就,市场经济同样以合作为基础。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同时也是合作经济,竞争与合作构成市场经济整体的两个侧面。从伦理学上看,合作是人的德性和关怀、同情心等道德情操的体现,是一个道德范畴。因此,如果说合作是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那么经济合作就是当代市场经济的经济伦理基础。同样,经济合作也构成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伦理价值前提,当前中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都离不开经济合作。本文试图从经济伦理学角度探讨经济合作的内涵、价值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合作的促成方法。 一、经济合作:经济主体之间的伦理关系 合作是一个为许多学科所关注的问题,它不仅是思想史上的一个经典问题,也是当今学界仍然兴趣不减、孜孜以求的问题,当代新兴经济理论、博弈论、行为科学、人类学、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等都对它做了富有启发的探讨。虽然各种理论在研究合作问题时具体切入点不一样,但一般说来,都是围绕“合作何以可能”“合作如何进化”进行的。在提出本文关于经济合作的理解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扼要交待一下这些理论的合作观。 (一)新经济理论的合作理论 当代新兴经济理论对合作的研究极有成效。亚当·斯密本来为西方经济学开启了两个传统:一是《国富论》宣称的出于经济人完全自私动机的市场竞争是创造奇迹和经济繁荣的关键因素,这一传统被大卫·李嘉图、费朗西斯·埃奇沃斯、列昂·瓦尔拉斯及今天的新古典经济学继承和延续,直到现在仍然极为活跃、应者甚众;二是《道德情操论》揭示的出于人的同情和关心别人之利他动机的合作是社会和谐之所以可能的关键因素,这一传统也为休谟、托马斯·马尔萨斯、涂尔干等所开创。然而,20世纪为市场经济体建言献策的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逐渐遗忘了这一传统,而只留意于第一传统,“认为社会政策的目标是提高社会福利,手段则是给予物质刺激来诱使那些仅仅关注自身利益的行动者对公共产品作出贡献。这一模式没有给伦理学留出任何位置”[2]4。为了准确探讨人的经济行为,恢复人的完整形象,西方自20世纪中期至21世纪初兴起了一系列迥异于新古典经济学的新经济理论,如实验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演化经济学、计算经济学、神经经济学等,他们重拾斯密第二传统,一反经济人假设,提出BPC假设①、行为博弈假设、演化均衡假设三大理论假设,深入研究了经济生活中的合作、利他、互惠、团结、友善等行为,提出了许多新的结论。这些理论都把利他互惠、团结助人、诚信友善等理解为与合作具有相同内涵的范畴,并将其界定为“人类的亲社会行为与社会偏好”[3]1-8。 赫尔伯特·金蒂斯等主编的《道德情操与物质利益:经济生活中合作的基础》是上述新经济理论研究合作的集大成。该书认为,市场中大量的人并不是出于理性自利而行动,而是出于强互惠动机或意愿而行动。根据动机是否涉己,该书把基于自利的合作、市场交换和礼尚往来指称为弱互惠,把非基于自利的合作指称为强互惠。“强互惠是一种与其他人合作的倾向,并且惩罚那些违反合作规范的人(如果必要的话,牺牲个人利益),但即使这样做,行动者也无法合理地预期在未来一个时期内是否能够补偿这些成本。”[2]7-8也就是说,强互惠的含义有两点:一是“某种与拥有类似意愿的人进行合作和分享的倾向(即便需要个人承担成本)”;二是“某种对破坏合作和其他社会规范的行动者实施惩罚的意愿(即便惩罚需要个人承担成本并且未来不太可能收回个人净收益)”[2]271。 合作或互惠意愿是主体超越自利的社会偏好。“个人似乎是通过积极地或消极地评价相关指涉对象的支付来表达他们的社会偏好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偏好就是涉他偏好。”[2]150经济活动中既有主体受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有大量主体受社会偏好的驱动。“如果一个人不仅关心分配给自己的经济资源,而且还关心分配给相关指涉对象的经济资源,那么这个人就表达了他的社会偏好。”[2]151社会偏好有公正偏好、无条件的利他偏好、嫉妒偏好等许多种形式,强互惠是最重要的形式,只有它才是主体不考虑未来经济利益的偏好。因此,经常发生于经济生活中的强互惠或合作行为构成主体道德情操的核心价值。正是由于非常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经济合作,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和政治学系教授凯斯·R.桑斯坦教授如此评论:“这本优秀的著作为合作的本质与效应提出了一组非凡的见解。它推翻了社会科学中广泛流行的人皆自私的观念;不仅如此,它还阐述了人类行为中合作的用处和限度。” (二)博弈论的合作理论 这种合作理论以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为代表,其《合作的进化》一书是博弈论及行为分析领域研究合作的经典。该书以“建立一个合作理论以帮助我们理解合作出现的必要条件”为目标,通过三届“重复囚徒困境博弈计算机竞赛”,发现在每轮竞赛中获胜的都是最简单的“一报还一报”或“针锋相对”策略。阿克塞尔罗德得出如下对于个人、组织、国家间合作产生和进化富有积极意义的结论:其一,“‘一报还一报’和‘一报还两报’都是‘善良’的决策规则,它们决不会首先背叛”[1]42。其二,“在条件具备时,没有友谊和预见,合作也可以产生”[1]47。其三,“合作的基础不是真正的信任,而是关系的持续性。当条件具备了,对策者能通过对双方有利的可能性的试错学习、通过对其他成功者的模仿或通过选择成功的策略剔除不成功的策略的盲目过程来达到相互的合作。从长远来说,双方建立稳定的合作模式的条件是否成熟比双方是否相互信任来得重要”[1]126。这三点总结为一点,即“在适当的条件下,合作确实能够在没有集权的自私自利者的世界中产生”[1]14。根据这些实验结论,阿克塞尔罗德对个人、组织和国家都给出了如何建立合作的建议。对于个人和组织,他建议:“不要嫉妒”“不要首先背叛”“对合作与背叛都给予回报”“不要耍小聪明”[1]77;对于政府,他建议:“政府不能只靠威胁来统治,而必须使大多数被统治者自愿服从。”[1]101这一点特别值得深思!那么又如何促使合作得以进化呢?他建议:“增大未来的影响”“改变收益值”“教育人们相互关心”“教育人们要回报”“改进辨别能力”[1]8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