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习近平共同价值思想的哲学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郭海龙,法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林伯海,法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内容提要:

习近平提出共同价值思想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引导全球化健康发展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球传播力与影响力的现实需要。从哲学视角来看,共同价值顺应人之需要,人之类意识是其人性基础。共同价值具有类主体性、实践性、相对稳定性、历史发展性、广泛辐射性和特殊表现性的特性。具体来说,和平与发展是偏重于国际关系层面的共同价值;公平与正义是偏重于一国的社会层面的共同价值;民主与自由虽是偏重于一国的制度层面的共同价值,但它与公平正义、和平发展密不可分,反映了人类共同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流关系。清除国家利益至上、普世价值论和文明冲突论的障碍,促进协商以及注重发挥全球治理的作用,是实现共同价值的可能性路径。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6 年 09 期

字号:

       2015年9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时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全人类的共同价值”问题的深入思考离不开哲学的审视。

       一、共同价值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

       共同价值思想根植于现代世界的深厚土壤,顺应时代潮流而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共同价值思想的提出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指出,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共同价值思想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在远古时代,不具备特定观念产生的历史条件,因此人类的每一分子都不可能有意识地具有这样的思想;只有在现代社会,这一思想的提出才成为必要,也具有了实现的可能。按照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共同价值思想的产生,有其时代背景。一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凸显。随着人类社会各种资源全球性流动的加剧和人们相互间交往的加深,各国无论大小和强弱,正日趋成为利害相关、荣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二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面对恐怖主义、网络安全威胁、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世界各国需要同舟共济、协调行动。三是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成为当今世界的主基调。世界各国历史、文化、制度各异,只有彼此和谐相处、平等相待、互尊互鉴、相互学习,才能共同发展、共享繁荣。

       第二,共同价值思想的提出是避免文明霸权的需要。构建和追求共同价值有利于正确引导全球化,进而使全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当今世界是人类彼此高度联系、深刻影响的世界,每一个人或组织的活动都会对其他个人或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情势下,若没有某种全人类普遍认同和遵循的价值目标、价值原则和价值标准,人类就难以形成共同理想和共同追求,也就无所谓是非曲直、善恶美丑之别,也就没有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可言。然而,正如有学者曾指出的,今天人类的全球化只不过是人类在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制度、行为方式等方面的趋同,这种趋同不是不同文明的殊途同归,而是某种强势文明即近代以来的西方文明的全球化。在人类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情况下,在西方这种以强调个体自主性为主要特征的文明的影响下,如果人类不构建普遍公认和普遍遵循的共同价值体系,全球不仅不会真正一体化,相反会混乱化。[1]因此,构建共同价值是避免西方文明霸权的客观要求,是人类走向一体化之必然。

       第三,共同价值思想的提出是传播中国价值与中国声音的需要。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所言:“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是各国人民共同的家园。……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2]面对身处各种苦难的人们,中国既表现出了悲悯同情之心,更通过实际行动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积极促进国际社会的团结合作,为构建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力量。在此意义上,蕴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必然会给共同价值注入新的源头活水,进而既丰富和发展共同价值的内涵,又促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二、共同价值的哲学基础与基本内涵

       共同价值思想有其提出的必要性,那么,共同价值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又应如何正确把握其基本内涵?

       1.共同价值的哲学基础

       从哲学视角来看,共同价值首先是一种“价值”,然后是一种“共同”价值。因此,探讨共同价值的哲学基础,至少有以下两个切入点。

       第一,共同价值顺应人之需要,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追求。共同价值涉及人类需要的共同点、共性之处,准确地说,是所有人都会追求的需要对象或需要状态。从需要主体来看,共同价值的主体是作为类的人,当然作为类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包括具体的每个人在内的现实的人。因而共同价值具有最普泛的主体,人人都是共同价值的需要者。每个人不仅实际上承认这些价值的重要性,而且是这些价值的追求者、创造者、享有者和维护者。也就是说,从空间上看,共同价值涉及现存人类世界各个国家的每个人;从时间上看,共同价值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将往古之人、现时之人和未来之人紧紧连在一起。

       从需要内容来看,人有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有物质、社会和精神方面的需要。共同价值涉及人之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也兼具物质需要、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比如,和平既是人生存发展的前提,也是人享受需要的应有之义。和平既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障,也包含对社会秩序和状态的希望和期许,蕴含着人的精神追求。因此,共同价值既包括物质需要、生存需要,也包括对人类社会良好秩序和制度设计的希冀,它既是一种实然的要求,也是一种应然的期待。这一点使得共同价值对人的需要具有引导性。因为人有超越性需要,即人的需要并不都是本能需要,甚至可以说人的绝大多数需要均非本能需要,而是超越本能的需要,是本能需要被引导后获得自我确证和社会认可的需要,故而共同价值还包括观念层面的需要、价值观方面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共同价值也包括共同的价值观,即人们共同的价值观方面的需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