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资本: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本质之辨

作 者:

作者简介:
漆思,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于翔,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博士生,滨州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吉林 长春 130012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内容提要:

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之本质的界定却存在歧义。有观点认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即把现代性的原则界定为理性,或者认为现代性的原则是理性与资本的混合。事实却是,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明确把现代性的原则界定为资本的逻辑。关于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种种误读的根源就在于通过理性来理解马克思思想。资本相较于抽象的、理论性的理性更加具体、现实地解释了现代性的本质。而之所以把理性与资本混淆的原因在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把理性逻辑看作资本逻辑的一个环节,资本是对理性的扬弃和发展。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16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16)07-0016-06

       马克思是研究现代性问题绕不开的视域。特里·伊格尔顿说:“很难看出马克思主义竟然会在现代性不死的情况下死亡,这只是后现代主义的期望。如果说现代性确实已经结束,那么马克思主义也就非常可能随之而被废除。但是我们仍然在现代矛盾里挣扎,这些矛盾得到解决之前现代性就不会结束。”①然而,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或者说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本质是怎样的,学界存在争议。本文从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之本质的界定出发,研究对马克思与现代性之间关系的误判及其根源,进而探讨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之真正本质。

       总体说来,学界把马克思思想要么认定为是现代性思想的一部分,要随着现代性思想的终结而被扬弃;要么认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批判。这些对马克思思想性质的误判之根源在于把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思想逻辑理解为通俗的理性逻辑,即认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仍然把现代性的逻辑界定为理性,把现代性思想的本质理解为理性与资本的混合。然而,在马克思那里,现代性的逻辑是资本。

       一、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之本质的误读

       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都是关于现代性批判的传世之作。他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中蕴含的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无不表现出他对“现代性”的重视、剖析、批判和回应。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怎样理解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却存在争议,这种争议预示着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之本质的误读。误读的历史原因主要是:第一,马克思在现代性批判过程中,本人的某些立场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随之发生变化。博士论文时期,以及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关于现代性之逻辑的理解与其思想后期关于现代性之逻辑的理解在本质上是不同的。第二,后现代主义兴起之后,怎样对马克思思想进行划界也存在争议:究竟把马克思思想理解为现代性思想还是理解为后现代性思想仍然没有定论。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不同断代,使得马克思思想之本质变得截然相反。第三,对马克思进行解读的学者主观立场和价值取向的差异,导致每一个学者都在阐述“自己的马克思”思想,自己的思想就是马克思当代思想的代言人。这些历史原因必然导致对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误读,有以下几种表现:

       第一种误读是认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本质上是对“自然进化论”的否定。麦克里兰(D.McClelland)和贝拉(R.Bellah)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闻名于世的美国学者把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理解为是对客观历史发展进程的排斥,“社会是一个不断进化的有机体,他要经过一系列有序的、不可逾越的阶段,而且每一个阶段总是比前一阶段来得进步”②。社会的历史发展是一个有着自身规律的过程,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不可逾越。“新兴国家只要沿着西方的步伐,就可以实现现代化,摆脱贫穷、确立民主。这种现代化理论,由于主张自然进化论,反对新兴国家通过革命的方式来实现社会变革,这就提出了一条不同于马克思以革命方式推翻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道路。”③新兴国家只要沿着历史的发展脚步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实现现代化,而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否定了历史发展的有序性和规律性。所谓历史的发展规律就是指社会的发展有其内在的理性逻辑,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否定了这种理性和规律。麦克里兰等人的思想实际上是从“左边”批判和误读了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他们把马克思思想与历史完全对立。

       第二种误读是把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等同于现代性思想的一部分。这一误读的代表人物是福柯、德里达、利奥塔等。福柯等人把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逻辑原则界定为理性,如陈志刚所说:“理性是一种压迫性力量,要求为非理性正名,反对把知识、真理视为中立的、客观的、普遍的,是推动解放和进步的力量,认为知识、真理与权力是一个复合体”④。他们认为理性是现代性弊病的根源,正是因为把理性看作客观普遍的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才导致现代性弊病不可逆转地产生。而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也被解读为:马克思认为理性是现代性的逻辑和原则。他们把对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批判转为对理性的批判,认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本身就属于现代性思想的一部分。

       第三种误读是从后现代性思想的角度解读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认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本质上是一种“后现代思想”。这种误读的代表人物是齐泽克、德里克、鲍德里亚等人。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中,蕴含着对现代性之理性原则的批判和否定。因此,他们试图从“生命”“意志”等非理性主义方面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思想非理性化,认为马克思思想内在地隐含着反理性的内容。

       无论是“自然进化论”对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否定,还是把马克思思想解读为“现代性”或者“后现代性”思想,都不得不把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与“理性”联系起来。仿佛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逻辑原则同启蒙时代以来的现代性思想逻辑原则是一致的,即都把理性看作现代性的思想原则。然而,我们在《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的代表著作中发现,马克思实质上并不认同“理性即现代性的逻辑”这一观点。

       二、现代性思想的理性逻辑

       现代性思想的逻辑是理性,这一观念源于黑格尔,黑格尔不是最早关注现代性思想的思想家,然而,黑格尔是对现代性思想展开批判的第一人。黑格尔在审视现代性问题时发现:主体性(Subjectivity)乃是现代性的根本原则,并且运用“自由”(Liberty)的意识与主体的“理性”(Reason)的反思来解释现代性。他在《法哲学原理》第124节指出:“现代世界的原则就是主体性的自由,即精神总体性中关键的方方面面的充分发挥。”黑格尔关于现代性的原则即主体性的论断受到学界普遍认同。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个人的“主体性”被过分夸大——人取代上帝成为社会和自然的统治者。传统社会中,人们把客观的道德法则与伦理秩序继续看作个人必须无条件服从的具有客观必然性的最高法则,这种最高法则类似于神的意志的表达,具有绝对的权威。现代社会,现代性成为时代的主题,人们拒绝服从这种外在的客观的意志,而是要求把主体的理性规定为人的本质属性。现代性成为时代主题主要受到启蒙理性的影响,启蒙理性认为:“理性是世界的本质,世界是理性的体现,主张按照理性的原则塑造世界,建构包括哲学、法律在内的意识形态内容。”⑤主体性被过分夸大的实质是,主体的理性被过分夸大,个人的理性被认为是世界的本质,世界就是个人理性的表现。主体理性要求:“自然界的最高立法原则必须是在我们心中,即在我们的理智中。理智的先天原则不是理智从自然界得来的,而是理智给自然界规定。”⑥将个人的主观理性,而不再是把客观理性当作构成人与社会的价值源泉和根据,看作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原则。由此,客观的法则与秩序让位于主体的理性与个体的自由。个人的自由被过分推崇,个体依据自身的喜好作为价值判断的依据,依据自身的认识作为知识的基础,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把理性看作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认识之源和价值之源:一方面,理性是人们一切认识的最高条件,是综合感性材料从而形成知识的最高根据;另一方面,理性能够为人的经验认识提高范畴和原理支撑,正是以此为根据,康德提出“人为自然立法”并且进一步指出:理性为人在道德伦理行为提供“绝对的道德律令”。“纯粹理性只是自为地实践的,并且给予一条我们称为道德法则的普遍法则”⑦。“理性使得有关现象世界的科学认识得以可能,理性提供了一种善恶的价值标准,理性是所有人类意识的最高表现与成就。”⑧主观理性不仅仅成为知识的依据,而且成为现代人确立社会理想和道德价值的源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