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的言语思维品质

作 者:

作者简介:
林忠港,丽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浙江 丽水 323000)。

原文出处:
语文教学通讯

内容提要:

思维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提升学生的言语思维品质是语文学科的专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要发掘文本中的思维规律,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最终提升学生的言语智慧。


期刊代号:G351
分类名称:初中语文教与学
复印期号:2016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思维发展与品质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我们常说:“读好文章就是边读边为自己的智商着急,读坏文章就是边读边为作者的智商着急。”这说的是作者的思维问题、读者的思维问题以及作者与读者的思维比较问题。在一般性阅读中,读者主要是摄取文本的信息,感知作者的情感,而在教学性阅读中,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感知文本“写什么”,而且要明白文本“怎样写”,更要懂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在教学性阅读中,除了关注言语内容,还要关注言语意图,思维在这种阅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提升学生的一般思维品质不是语文学科的独当之责,提升学生在语文方面的思维品质才是语文学科的专责

      培养学生的一般思维品质不是语文学科的独当之责,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英语等学科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不同学科之所以有存在的价值,主要是因为它们重点发展的思维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理科重在发展抽象思维,文科重在发展形象思维。即便在文科中,每门学科发展的思维也不太一样,譬如政治学科重在发展学生的集中思维,历史学科重在发展学生的时间思维,地理学科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那么,语文学科重在发展学生的什么思维呢?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主要任务,其中重点是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中明确地说:“第一,国文是语文学科,在教学的时候,内容方面固然不容忽视,而方法尤其应当注重。第二,国文的涵义与文学不同,它比文学宽广得多,所以教学国文并不等于教学文学。”叶圣陶先生还说,“国文是各种学科中的一个学科,各种学科又像轮辐凑合于一个教育的轴心”,“所以国文教学,选材能够不忽略教育意义,也就足够了,把精神训练的一切责任都担在自己的肩上,实在是不必的”,并强调“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1]。叶圣陶先生之所以将国文科的目的归并为“阅读”与“写作”两项,是因为对“听”“说”“读”“写”四项能力作了进一步归并的结果,他认为“演说是用口的写作”,“写作原是说话的延续”[2],“听话也是阅读,不过读的是‘声音的书’”[3]。阅读是信息的输入,写作是信息的输出,无论阅读还是写作,都是言语活动。

      在言语活动中,“思维是言语的内容,言语是思维的载体和形式”,这种用言语来表达的思维就是言语思维。培养学生的言语思维,提升学生在语用方面的思维品质,才是语文学科的专责。宁鸿彬老师在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时,设计了极富创意的教学活动: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①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②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③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学生交流后明白了:用一个语句单独介绍新闻的内容就是标题,用一段话在开头介绍新闻的内容叫导语,用几段话具体介绍新闻的内容叫主体。它们的格局呈金字塔结构。这个简洁高效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文体的特征,在训练中发展言语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堪称经典。

      二、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要围绕语用做足文章

      李海林先生说得好:“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语文知识的学习是实现语用能力目的的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语用能力目的的‘附带的效果’,开发学生智力是实现语用目的的心理前提,提高审美能力已经内在地包含在语用能力的内涵之中。”[4]知识、思想、思维、审美只是影响或评价语文教学的要素,本身不具有独立的目的意义。思维只有与言语结合起来,才能表达意义与思想,所以在思维训练中,我们不能忘记语文科固有的、独自承担的任务,即培养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任务,从而使语文科的思维训练保持语文内容、语文目的和语文特点。这一点,应该成为思维训练的基线。

      教师是这个基线的衡量者、调控者和把握者。陈钟梁先生执教《合欢树》,娓娓道来,循循善诱,引领学生在“叙述”中体验“情感”,在“情感”中感悟“理性”,在“理性”中参悟“哲学”,直抵文本的精魂和作者的灵魂。陈钟梁先生边讲授边板书,完整的板书内容竟是王安忆对史铁生的评价:在叙述中流露出情感的原初面目,情感经过历练逐步趋于理性,理性最终孕育着哲学的果实。这段话既是这篇散文的教学内容,也是整堂课的教学支架,还是这节课的思维图式。在教学中,陈钟梁先生贴着文本,贴着人物,将思维训练与言语对话有机结合,收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三、提升学生的言语思维品质,要发掘文本中的思维规律,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

      文本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其中蕴含着很多思维图式。这些不同层次的思维图式组合成各种思维规律,发现、利用、转化文本中的思维规律是思维训练的重点。

      一是发掘文本中的思维规律。文本中的思维规律主要体现于语词、语句、语段、语篇中,把握这些思维规律,进而洞悉文本的妙处,可以为阅读教学带来巨大的帮助。但是,这不是讲解句型,分析语法,而是发现隐藏在其中的“语用点”,感受该“语用点”在文本中的作用。譬如,李森祥的小说《台阶》叙述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农民父亲筑造台阶的故事,其中蕴含着什么思维规律?在汉语语境中,“台阶”至少有三种意思:一是用砖、石、混凝土等筑成的一级一级供人上下的建筑物;二是比喻避免因僵持而受窘的途径或机会;三是比喻家族门第的地位。父亲为了改善家庭的居住条件,也为了提高家庭的地位,通过一生不懈的努力,终于建好了新房,筑起了九级台阶,但他却老了。故事的结局没有使人感受到主人公追求成功的欢欣,相反却有一种酸楚与悲哀。这个思维路径与常理相悖,从而赋予“台阶”以更深的意蕴。小说情节的非常规运行体现了小说独特的思维规律,这种非常规的思维规律就是重要的“语用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