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手机屏蔽幸福的亲子时光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妇女报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6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日前公布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成年人手机阅读接触率达到60.0%,选择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为65.9%。18~29岁群体的手机阅读接触率最高,为89.6%;30~39岁群体为82.2%。这两个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已为人父母。

      “手机控”父母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

      “手机控”父母使孩子身心受伤

      沐沐就读于北京中国儿童中心幼儿园,说起玩手机,沐沐妈妈显得有些惭愧:“我和先生在家随时随地刷微博、玩微信,儿子小时候,我经常一边喂奶一边看手机;在他哭闹时就拿手机放儿歌给他听。渐渐地,他也迷上了手机。现在,沐沐一玩游戏就停不下来,不让玩儿就发脾气。我跟他爸爸都很后悔。”

      据《武汉晚报》报道,不久前,有记者通过对四个家长群和多所中小学的400多名家长和孩子进行的调查发现,有超过67%的家长平时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在2~3小时,11%的家长超过3小时,只有不到22%的家长每天控制在1小时以内。其中吃饭时玩手机的比例约为13%,睡觉前为52%,陪孩子做作业和外出玩手机的比例分别约为11%和24%。

      通过调查数据就能算出,从每天晚上6点家人全部回家,到9点半孩子入睡前的三个半小时中,几乎超过一半的家长把注意力主要放在了玩手机上,而不是用心陪伴孩子。

      父母沉溺于手机,会对孩子身心造成不利影响。研究表明,孩子6岁前的视力发育不成熟,如果每天持续用手机1~2小时以上,孩子的视力在3个月内就有可能从1.0下降到0.5左右。

      另据《成都商报》报道,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教授钱幼琼在临床中发现:越来越多的低头族家长,导致越来越多语言发育障碍的幼儿就医。钱教授介绍,早在2013年11月,她就留意到,平均每周有三四个不会说话的患儿来就诊,其原因与听力或智力异常无关,而是家长沉迷于手机,疏于与孩子交流。如今两年多过去了,门诊中这类病例反而更多了,达到了每天三四个患儿来就诊。

      钱教授说:在我的这类患者中,城市的孩子至少比农村的多两倍,这种病无法通过药物解决,只能用心。”她强烈呼吁家长别再做“低头族”,多陪孩子,与之交流,营造一个健康的语言环境。

      父母角色无可替代

      在采访过程中,贝贝奶奶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老人介绍,他们和儿子一起生活,儿子和儿媳都在公司上班而且经常加班,一家人在一起吃晚饭时本来是沟通的好机会,可小两口一会儿拿起手机说是要收邮件,一会儿又说要回个微信,拿起手机就看好半天。孩子想亲近爸妈却总是被冷落。即便儿子儿媳陪着孩子玩儿、看书,也经常心不在焉,时不时地要看手机。

      贝贝奶奶说:“我们经常对儿子儿媳说,孩子需要你们多陪陪他,我们做爷爷奶奶的带孩子的时间再长也和爸爸妈妈带他不一样,你们要珍惜和他在一起的时光。否则,过些年你们就该后悔为什么当初没好好享受这段幸福的生活了!”

      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需要父母的陪伴。如果孩子有沟通欲望和情感需要时父母却只顾玩手机,孩子必定有被忽略的感觉,甚至认为在爸爸妈妈的眼里,自己还没有手机重要。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幼儿很可能会用哭闹、捣乱的方式吸引爸爸妈妈的注意,而大一点的孩子也会用玩手机和游戏的方式来自娱自乐,久而久之成为小“手机控”。

      毋庸置疑,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正如天津社科院研究员关颖所说:“父母角色无可替代。父母这个角色对孩子的影响之大、其作用之持久,往往超过其他任何角色、任何人。”手机里的世界虽然很精彩,但是能够亲历孩子成长所带来的喜悦和感动,无疑更为珍贵。其实,在放下手机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受益的不仅是孩子,年轻的父母也获得了又一次成长的机会。

      爱孩子,就给他最好的陪伴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