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快递业发展现状 2013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快递服务业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三大市场板块和三大市场主体,三大市场板块是国际快递、国内异地快递以及同城快递,三大市场主体包括国有、民营和外资快递企业,其中国有以EMS为代表,民营以顺丰、申通、圆通、中通、韵达等为代表,而外资则以DHL、FedEx、UPS、TNT为代表。 (一)快递业规模迅速扩张 1.快递收入和快递业务量增长迅速。 2013年中国快递服务企业累计完成业务量92亿件,市场规模升至世界第二位,同比增速高达61.6%;全国日均快件处理量超过2500万件,最高日处理量突破6500万件。2014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39.6亿件,同比增长51.9%;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054.4亿元,同比增长41.9%。2015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06.7亿件,同比增长48%;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769.6亿元,同比增长35.4%①。 2.快递业企业数量迅速增加,竞争加剧。 2013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在11380家快递企业中,按照登记注册情况,国有企业、私营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分别有173家、7590家、17家和23家,分别占比1.52%、66.7%、0.15%、0.2%;按照控股情况,国有控股企业、私人控股企业、港澳台控股企业和外商控股企业分别有313家、10003家、15家和16家,分别占比2.75%、87.9%、0.13%和0.14%。另外,在442家重点快递企业②中,不论是按照登记注册情况还是控股情况,私营企业或私人控股企业占比均最多。 3.人均快递业务量与支出均处于上涨趋势。 随着快递业服务能力的增加,我国人均快件使用量从2008年的1.1件增加到2014年的10.2件,人均快递支出从2008年的30.8元增加到149.5元③。 (二)快递业的市场集聚程度较高 1.快递市场集中度较高,但处于下降趋势。 虽然我国快递业发展较快,但发展水平相对较低,2013年我国快递业务收入占GDP的比重为0.25%,比2012年末提高0.05%,而发达国家快递业占GDP的比例已达到1%左右。同时,我国快递企业规模偏小,市场集中度较高。在2013年快递业务收入中,超过10亿元的企业只有15家,其中超过百亿元收入的企业只有6家。但是,随着我国快递市场竞争加剧,快递行业集中度呈现下降趋势,《2013年度快递市场监管报告》显示,前4家企业业务量的比重和业务收入的比重均有所下降,如表1所示。快递行业绝对集中度的变化说明我国快递市场垄断程度降低。
2.快递市场区域集聚现象严重,北上广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在区域发展上,受市场规模、市场发展阶段、运营成本、企业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等因素的影响,快递服务发展呈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的发展特征,区域集中趋势明显。2013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无论从单位数,还是从营业收入、资产总额以及从业人数来看,快递企业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分布密度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⑤。东部地区的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明显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聚集。 根据三经普数据计算的区域集中度,如表2所示,从营业收入测算来看,CR4、CR8、GINI均反映出我国快递行业区域集中度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从资产总计测算来看,4个指标均反映出我国快递业的区域市场集聚现象十分明显。
(三)快递企业网络覆盖范围扩大,但差异加剧,外资企业优于内资企业 快递企业服务网络覆盖能力即快递公司服务网络所能覆盖或到达的范围,是快递企业提供快递服务的基础性因素。如表3所示,在网络服务能力方面,内资快递企业相比外资较差。 (四)快递服务价格趋降,服务质量差异较大,外资企业价格高且服务质量优于内资企业 1.快递平均价格趋降,但外资企业价格高于内资企业。 如表4所示,我国快递平均价格从2012年的18.6元/件下降到2015年的13.4元/件,年均价降幅达到27.9%,其中珠三角的降幅最大。 国际包裹快递业务是价格最高的快递服务,国内主要快递企业的国际业务服务价格如表5所示。同一快递服务的价格,顺丰低于EMS,低于主要的外资快递企业。 2.快递服务外资企业优于内资企业。 快递服务质量的衡量指标主要包括取件时间、发货效率、准时性、安全性等。主要快递企业的服务质量对比见表6。从服务质量上来说,外资快递企业优于内资企业;顺丰的服务质量是与外资快递企业服务质量最接近的一家内资快递企业。EMS在上门取件和送货上门两方面处于劣势,且投诉率较高,但其可靠的安全性受到顾客的青睐;而其他民营快递企业在服务质量方面则处于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