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问题与现实意义 保税物流区域①是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先行区,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集聚区和国际物流运作的特殊节点,其发展对载体城市和区域的经济空间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对外贸易和扩大就业等作出了积极贡献。自1990年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设立以来,至2015年9月,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的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和跨境工业区等6类共122个保税物流海关监管区域,基本覆盖了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的重要港口和中心城市,遍及全国29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形成了我国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作为运作节点的保税物流区域(Bonded Logistics Area,以下简称BLA)和我国6种类型的海关保税物流区域监管体系。国际物流主要通过海关对口岸物流和保税物流的出入境管理实现,保税物流不含加工贸易企业生产链上的物流和传统的口岸通关物流。近年来,发展保税物流区域日益成为促进国际物流发展的枢纽和国际供应链的核心环节,呈现出需求旺、发展迅速、变化大的特点。当前,国家新常态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求加快海关保税物流区域整合优化工作,促进特殊监管区域创新升级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②。因此,如何整合优化保税物流监管区域,促进其与载体城市及省域经济空间的发展,是当前我国城市保税物流区域发展中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宁波市在国家长三角区域发展战略中有望发展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城市。宁波拥有突出的亚太地区国际物流港口区位优势、具备我国江海联运中心的战略区位优势,宁波舟山港已成为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五的国际物流港口。宁波具有全国少有的涵盖“海陆空”全部类型的保税物流区域,集聚了宁波保税区、宁波和慈溪出口加工区、宁波保税物流园区、梅山保税港区和栎社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6个保税物流区域,其中,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的综合实力在全国同类园区中名列第四。宁波BLA集中了我国BLA的功能类型和特点,其对宁波市经济空间结构的影响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中国沿海开放城市的BLA与载体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的一般关系。宁波各保税物流区域具体情况见表1,空间分布见图1,各保税物流区域之间功能关系如图2所示。
图1:宁波保税物流区域的空间格局示意图 资料来源: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官网,http://www.nftz.gov.cn/zjbs/。
图2:各保税物流监管区域的功能关系图 二、文献综述 增长极理论是建立保税物流区域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系统分析保税物流区域对载体城市经济空间结构影响效应的有效理论分析工具。弗朗索瓦·佩鲁在1950年代发表的《经济空间:理论的应用》和《略论增长极的概念》著述中提出增长极理论,提出通过建立推动型的主导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并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动态机理。布德维尔完善了增长极理论,认为增长极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施祖麟,2007:125-126),一方面是经济空间的某些推进型产业,另一方面是地理空间“区域增长极”概念(JB.Boudeville,1966),即具有高创新能力、高增长率,并能促进周围区域经济增长的增长中心。Myrdal(1957)、赫希曼(1991)都提出了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是增长极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方式。 我国理论界对保税物流区域的研究,偏重于考察保税物流监管体系(赵光华,2007、吕伟红,2008)、发展现状与功能定位(王雅璨等,2007)、保税物流政策研究(高海乡,2002、赵燕,2008、钟昌元,2013)、保税物流区域转型升级与整合发展(刘群辉,2002、郁伟年,2013)、保税物流对区域经济影响效应分析(王莉,2005、刘恩专,1999)等,郑国(2006)运用增长极理论研究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北京市的经济空间效应并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而专门针对保税物流特殊监管区域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有哪些具体影响和怎样影响,还缺乏专门、深入的研究,导致一些省市申请设立和建设保税特殊监管区域时,缺乏顶层设计系统性,保税物流区域功能重叠、平台层次发展滞后、经济空间效应没能高效发挥。 本文运用增长极理论,从时空两个维度分析保税物流区域(主要包括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宁波保税物流园区、慈溪出口加工区、梅山保税港区的大保税区,以下简称BLA)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以此研究保税物流区域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的影响,为城市保税物流区域的整合优化发展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