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2 在道德哲学(伦理学)领域,麦金太尔以其独特的新保守主义德性观闻名于西方学术界。如果说罗尔斯的《正义论》打破了分析(元)伦理学的重重封锁,强调重回先验论的传统,并使西方规范伦理学得以复兴,那么,麦金太尔则以一种更宽广的视角,对整个现代西方伦理学进行了深入的审视与批判,提出克服现代性伦理困境、重返古典美德伦理传统的宣言。在麦金太尔看来,历史上曾是道德的东西被当今主流道德观念所背离,这标志着一种文化的严重衰退与丧失。他甚至认为,西方社会不改变当前的道德观念,久而久之,必会导致道德的完全崩溃。麦金太尔作为西方反主流伦理学家,其德性观针砭时弊,对拯救西方社会现代性道德危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麦金太尔道德(伦理)理论并非完美无缺,其存在的保守性与脱离现实性也常常为人诟病。本文试图对麦金太尔德性观的内容进行系统阐释,在对其德性观进行全面检视的基础上,提出其对中国道德建设的启示。 一、麦金太尔新保守主义德性观的主要内容 面对现代性道德领域存在的由理性多元所导致的“诸神混战”局面,麦金太尔采取了历史叙述的方法,揭露了现代性道德危机及表现,指出应向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德性传统回归,并据此构建出其独特的新保守主义德性观。 麦金太尔认为,德性无处不在,大到人类历史发展,小到人生活的一举一动。为了更好地理解德性,他从三个层面阐释德性的内涵。首先,从德性与传统的关系看,传统与德性如影随形。在麦金太尔看来,道德寓于持续着的传统中,只有人们践行德性,方能使传统得到强化和维持。其次,从个人与整体的关系看,德性体现为一个人的生活整体。麦金太尔认为,生活整体的德性在现代个人生活中已没有存在空间,要想维护德性的统一性,必须从整体的角度思考和评价生活,只有从生活整体的善才能适当地说明德性的背景条件。再次,从德性与实践的关系看,善与实践具有内在统一性,要想阐明德性,必须先阐明实践。麦金太尔认为:“一种德性是一种获得性品质,这种德性的拥有和践行,使我们能够获得对实践而言的内在利益,缺乏这种德性,就无从获得这些利益。”(麦金太尔,1995年,第241页)可见,他将德性与实践的关系视为内在关联的统一体。 麦金太尔断言,现代社会的工业革命给人们带来物质成果的同时,造成了人类道德生活的衰退,使德性退居边缘地带。到了后工业社会,信息与现代高科技发展使物质进步与道德衰退之间的鸿沟不断加深。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盛行的情感主义。麦金太尔宣称:“情感主义是这样一种学说:所有的评价性判断,就其在本性上,它们是道德的或是评价性的而言,都不过是爱好,态度或感情的表述。”(同上,第16页)情感主义盛行使人在道德文化中缺乏客观的道德标准与权威,容易使人陷入社会道德生活的相对主义泥潭。二是德性标准的虚无主义。麦金太尔指出:“人们论述道德哲学,总是把这一学科的历史看成只有从属的和次要的意义。”(麦金太尔,2003年b,第23页)在他看来,道德观念会随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体现在社会生活方式中,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坚持非历史的方式论述道德哲学,必然会走向德性标准的虚无主义。三是“事实”与“价值”的背离。麦金太尔认为,造成传统伦理学中“目的”概念丢失的重要原因在于启蒙运动使人否定天主教神学和新教,在科学和哲学领域上摒弃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传统。目的论体系的缺失使道德变得无法理解,使人与认识到自身真实目的后可能形成的人性之间的关系无法弥合,从而造成“事实”与“价值”的背离。 麦金太尔将当代西方社会道德的衰败归因于兴起的以个人主义和情感主义为特点的自由主义。首先,自由主义对道德权威的质疑导致统一道德原则丧失。麦金太尔认为,自由主义把论证权威与宗教的非法性视为一个根本目标,并以此来摆脱人们思想与道德上的束缚。自由主义对权威的质疑,必然使人们的行为失去固有的规则,而这正是造成统一道德原则缺失的根源所在。其次,自由主义中的个人主义与情感主义使道德领域变得混乱。个人主义与情感主义往往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争论的依据,使非理性成为解决争议的一种不令人信服的理由,从而难以形成非个人的、统一的道德尺度。再次,自由主义将个人权利视为其理论的基石,这会使道德本身带有浓厚的工具化色彩。自由主义对自我权利的强调,必然使自我凌驾于社会与他人之上,最终会使自我之外的所有物被工具化。因此,在麦金太尔看来,自由主义本身所导致的德性丧失和道德规则的工具化与传统的德性是不相容的。他认为,现代社会中自由主义盛行是由于抛弃了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传统,人们所继承的只是道德的残片,脱离了人之为人的内在目的性,我们的道德生活陷入困难。麦金太尔强调,只有通过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才能真正理解规则的功能和权威性。所以,要想解决现代道德的困境,必然要重新回到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传统。一方面,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传统是西方德性论传统的核心和西方伦理学的源头,其合理性方面的进步是在历史的不断发展中逐渐取得的;另一方面,虽然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传统总是与其它立场的思想冲突,但它历经岁月的考验,并在西方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最重要的是,它是西方伦理学中最为连贯圆融的传统,能够与诸多思想立场进行交汇与融通。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传统在西方社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新保守主义德性观之审视 麦金太尔的新保守主义德性观强烈批判了现代社会的道德衰败现象,见解独到、寓意深刻。然而,其德性理论并非完善无缺、无懈可击,只有用辩证观点审视其德性观,才能真正把握理论实质。 1.麦金太尔新保守主义德性观的合理性价值 首先,麦金太尔的德性观批判了现代社会道德危机,探索出一条重建道德的路径。麦金太尔认为,抛弃亚里士多德传统伦理学中的目的论传统是启蒙运动之后对道德进行合理性论证失败的主要原因。“正是亚里士多德,他的德性论决定性地建构了并且在许多方面牢固地确立了他的诗人前辈们只能断言或者意示的作为一个道德思想传统的古典传统。”(麦金太尔,1995年,第185页)向亚里士多德传统德性回归的意图在于:“揭示传统的生命力,使它成为活生生的传统,以补救现代社会。”(同上,第18页)这样一来,道德就不再成为人们获得外在利益的工具,它从生活的边缘进入中心,道德权威也得到重建。然而,道德的概念是历史的、具体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对道德的借鉴不能局限于应用具体的道德概念,而要领悟与继承整个道德体系的基本精神。正是基于此,麦金太尔强调对待亚里士多德的传统德性,我们不要全面照搬照抄,而应该合理地扬弃。唯有如此才能建立统一的价值目标、统一的道德行为标准与道德理念,从而实现人类的终极人生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