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如何安排孩子的暑期生活成为每一位家长关心的话题。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武断地将孩子的暑假“据为己有”,安排各种补习班、强化班、特长班,孩子们不得不从“单调”的校园走进一个家长精心打造的“鸟笼”。也有一些家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或因工作繁忙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暑期生活,或认为假期里孩子就应该尽情玩乐,导致孩子处于一种完全放任的“无监护”状态。“宅”在家里上网、看电视,或忙着“上班”,成了大部分孩子暑假生活的常态。假期应该是一个劳逸结合、培养兴趣、放松心情、开拓视野的时间段,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社会学家卡尔·亚历山大研究发现,暑假完全可以成为孩子们的“第三学期”,利用的好,孩子会进步更快。如何安排孩子的假期呢?本期特别关注我们就来聚焦孩子的暑假生活。 孩子越大越难管是很多家长的共识。为什么家长会有这样的感觉?原因就出在“管”字上。中国的家长习惯于以说教、命令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小的时候无力反抗,大了,自然想要夺回“自主权”,尽管他们有时候明知自己错了,也要坚持到底,和家长对着干,就是如此。家长如果能针对不同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适时调整教育方式,把“管教”改为“引导”,会让亲子沟通更加顺畅,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本期“家教课堂”栏目中《13~17岁,用引导的方法放手让孩子“飞翔”》一文,为您讲述了“引导”的策略。再读一读《从“甄嬛”到“芈月”》和《一赛三金王:我是父亲放飞的冰上鹰》这两篇文章,里面家长的做法,或许会让您对“引导”有更直观的体验。 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父母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虽然父母都想尽力培养出一个视野开阔、博览群书、多才多艺的孩子,但如果你自己无法先成为这样一个人,自然也只能在孩子身上复制出第二个自己,要知道《孩子的气质藏着你曾读过的书》。要改变孩子、教育孩子,家长请先从自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