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6)05-0016-07 尽管对于中苏同盟分裂的原因见仁见智,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的楔子战略是促成中苏同盟分裂的重要原因①。楔子战略是联盟(超国家行为体)、国家行为体或次国家行为体基于阻止潜在的敌对联盟形成或分化、破坏、瓦解已经形成的敌对联盟的目标,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等资源,采取对抗或调适等战略手段来实现这些战略目标的艺术与科学②。楔子战略的目标主要包括联盟重组(Realignment)、联盟解除(Dealignment)、联盟预阻(Prealignment)和联盟分化(Disalignment)四种目标③。中苏同盟是冷战时期美国的重要对手,分化削弱中苏同盟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事实上,从中苏同盟建立前夕到瓦解,美国一直密切注视着中苏同盟并采取了楔子战略进行联盟预阻和联盟分化,对于中苏同盟的瓦解起到了加速作用。为此,本文主要探讨核武器在美国分化中苏同盟中发挥何种作用。 一、冷战、核武器与联盟 核武器是影响冷战的重要因素,在美苏互动、联盟关系等方面,核武器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因为核武器的存在,冷战才没有发展为热战,也正是因为核武器,美苏都与各自盟友出现了分歧,进而令人吃惊地改变了冷战进程。 核武器的出现改变了战争的形式,也对战略研究形成了巨大冲击。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也曾在一段时期内处于核垄断地位。核战略是冷战时期美国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核战略的演变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态势的重要表征④。冷战时期,美国核战略的总体趋势是随着核优势的逐渐减少,经历了核讹诈、大规模报复、相互确保摧毁等阶段。美国的核战略、美苏之间的核战略互动都对中国发展核武器产生了重要影响。 冷战时期核战略的使用主要通过威慑战略实现,包括核威慑和延伸威慑。在对手之间通常推行核威慑,而盟友之间则更多地是延伸威慑。围绕美国对华核威慑问题,不仅存在美国对视为敌人的大陆中国的核威慑,还涉及美国对盟友台湾等的延伸威慑。对于苏联而言,则主要是对盟友的延伸威慑效果如何。回顾冷战历史,美苏双方的延伸威慑都曾遭到盟友的质疑。英法对美国核保护伞表示怀疑,进而发展独立的核力量,美法关系还因此深受重创。由于联盟信任有限,中苏同盟同样未能在延伸威慑上达成一致。由此可以尝试得出一般性结论:大国在自身安全威胁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时,对盟友的核延伸威慑的信任程度较低,更倾向于拥有独立的核力量而非依靠核保护伞。对于大国而言,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核门槛并不算高,发展核武器也相对容易。发展核武器以及逐渐拥有一定的核威慑能力,能够促进大国安全能力的提升,进而有助于大国更加独立自主,核武器在此意义上是大国的实力、地位与身份的象征。不过鉴于核武器的巨大威力,美苏都想独自垄断并控制核武器,不愿盟友拥有独立核力量。因为盟友拥有独立的核力量不仅会削弱其对美苏的依赖,也会削弱美苏对盟友的限制能力,进而加剧联盟困境,给联盟造成负面影响。有研究发现,在战略分歧较大的情况下,自助能力的增强会进一步加剧联盟内部的分歧⑤,而拥有独立的核力量无疑会增强盟国自助能力,这对联盟的影响极为敏感。 核武器对同盟关系具有重要影响,无论是联盟形成还是联盟管理,有关核武器的管理与分配等都影响着联盟信任⑥。在拥核问题上,大国同盟的分歧更是难以弥合,会对联盟信任产生深远影响,容易成为引发联盟矛盾的隐患所在⑦。冷战最为显著的特点表现为美苏为首的两大联盟体系的持续对抗,核武器成为引发大国联盟矛盾的重要来源,这一点在中苏同盟中体现的尤为明显,美国的对华核威慑更是成为中苏同盟核矛盾的重要诱因。中苏同盟既是大国同盟又存在战略分歧,因而围绕着中国发展核武器,中美苏之间实际上演出三国演义,成为冷战时期影响中苏同盟、中美苏关系的重要因素。 二、中国发展核武器的原因 中国为什么要发展核武器?这是一个苏联方面也比较困惑的问题。俄罗斯学者谢·冈察连柯认为:“中国获取核武器的动机是什么?苏联领导集团似乎最终也未弄清楚中国为什么需要核武器?”⑧毫无疑问,美国对华核威慑是中国发展核武器的重要动因。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多次对华实施核威慑,导致中国对核武器的兴趣增强,并试探性地向苏联提出中国要发展核武器的愿望。第一次台海危机期间,美国动用核威慑干涉中国内政更进一步地触动了中国寻求核武器的需求。总体而言,中国发展核武器主要基于四点考虑: 一是通过发展核武器并取得一定的核威慑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美国的安全施压⑨。一般而言,国家发展核武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声誉;二是国家安全。一些官僚政治因素比如国内政治、科技发展等被认为是次要因素。中国发展核武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安全考虑⑩。建国初期,中国始终面临着美国的安全威胁,国防压力较大,面对美国频频对华进行核威慑,中国领导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核武器的巨大威力,也想拥有一定的核武器作为反制手段,增强限制美国核威慑的能力(11)。在中苏关系出现重大分歧后,中国面临着更大的安全威胁,更需积累一定的实力,从而打破被封锁遏制的瓶颈。 二是核武器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常规武力建设,虽短期耗费巨大,但长期却受益匪浅。经过朝鲜战争和两次台海危机,毛泽东清楚地意识到,面对美国海空军先进技术兵器和战术核武器的威胁,中国要维护自己的安全利益,必须尽快实现国防现代化。所以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制订了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并决定裁减军队,以便节省经费,用于发展技术兵器,包括核武器(12)。应对安全压力,中国不仅需要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更需要掌握对美的杀手锏,而核武器无疑是最具杀伤力、威慑力的杀手锏。中国节衣缩食、重点支持核武器发展,谋求最低核威慑能力,进而能够在长期上减少军事开支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