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2015年中国农村人口为6.0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43.9%,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1932亿元,增长11.8%,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连续快于城市,但所占比例仅为13.9%,农村消费潜力巨大。近年来,政府大力推广“互联网+”战略,先后出台《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和《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农村网络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移动上网迅速普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农村市场潜力巨大,是网购市场新的增长点,许多学者指出农村电子商务是未来电商领域最具潜力的市场(刘雪芹等,2013)。这一市场吸引了京东、阿里等电商巨头,联想集团、新希望、大北农等企业,供销合作社、中国邮政集团等农村市场传统力量,均在加快农村电商市场布局,一大批新兴农村电商企业在“互联网+”风潮下迅速成长。 尽管政府与企业不遗余力地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但农村物流日益成为农村电商发展的软肋,制约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村级物流是电商物流的终端平台,由于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难以解决,基本靠农户自行解决货运问题,村级物流成为农村电商物流最薄弱环节,单一的物流功能难以支撑村级物流可持续发展。本文将村级物流平台发展融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和产业链整合中,创新农村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方案,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促进“农村网络经济+实体经济”规模化发展。 二、文献综述 由于农村人口转移、消费者习惯改变等因素,农村零售业面临挑战,英美等发达国家农村零售业面临萎缩(Jackson等,2011),电商成为农村零售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工具。在“互联网+”战略影响下,“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进农村等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经营模式和融资方式是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加速器(李国英,2015)。信息技术特别是电子商务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生产、服务和贸易发展,对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物流网络提出更高要求(Zappacost,2001)。电子商务可提高农村市场便捷性,增强其影响能力,提高竞争力(Tootoonchi等,2011)。农村电商发展速度较城市慢,物流网络是重要约束因素,需要形成与城市和大企业对接的物流网络(Huggins等,2002;Thomas等,2002)。移动电商是电子商务的延伸,具有位置锁定、背景感知和大规模推送功能(Kourouthanassis等,2012)。广大农民成为移动电商潜在用户,但利润薄、可持续性不高,对物流提出更高要求(Huang,2012;Kim等,2008)。近年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企业加速农村电商布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农村物流成本较高,农村物流成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瓶颈(张喜才,2015)。目前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仍未解决,邮递、快递只能到县城一级,未深入乡村,且农村居民点不集中、消费群体分散,即使邮递、快递等深入乡村,其配送成本也将提高(刘雪芹等,2013)。非正式辅助客运经营者是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物流主要提供者,使用车型包括卡车、小型客车、摩托车等。农村物流设施影响物流服务质量和收费,政府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还应鼓励各类物流服务商相互协调,形成差异化服务体系(Venter等,2014)。由于经济发展需要,政府会大力推动电商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政策是支持农村地区物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Galloway等,2005)。World Bank(2004)指出由于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流通体制和政策落后导致食品等农村物流成本较高,政府应在农村物流网络建设方面发挥作用。贺国杰(2015)指出农村物流运力不足、信息体系不健全、物流技术落后和消费者自身制约因素严重抑制农村电商物流发展,提出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F2O模式、发展物流组织“共同配送+乡镇配送点”模式和与中国邮政合作配送的解决对策。魏延安(2015)认为农村物流是目前农村电商亟待处理的7个重要问题之一。陈佳华等(2015)指出农村电商发展瓶颈,包括农民整体电商认同感不强、农村电商和物流条件落后、农村电商和物流人才缺失、农村主体地位难保等。刘云龙等(2013)提出线上线下交易的农村物流发展模式,由政府扶持、企业带动和发展第三方物流等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丁丽芳(2014)提出完善交通网络、培育市场主体、打造电子商务平台、规范农村物流服务环节等政策建议。 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电子商务发展中起支撑作用,农村物流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关注,取得丰富的成果。但现有研究或偏重宏观问题,大而化之;或定位微观计量研究,精确但脱离实际。村级物流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缺乏基于村域经济融合发展的研究,未详细分析与探讨村级物流组织、业务及盈利模式。本文根据调研提出村级物流组织、业务和盈利模式,建设村级物流服务平台,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以促进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 三、村级物流服务发展模式 (一)农村物流综合平台——村级物流服务站 目前农村物流网点建设末端一般仅限于县区,规范化村镇物流网点较少,大部分快递需村民自取,送货上门、上门取货无法全面覆盖。村级物流服务站是与物流园区相连接的物流末端,具备农村生活用品配送、农资配送、农产品收购、信息发布、信息查询、快递收发等功能,为农民提供一站式综合物流服务,解决买、卖难问题。建设以物流园区(配送中心)为节点,村级物流服务站为终端的现代农村物流服务体系的关键是龙头企业,重点是园区,枢纽是村级物流站,目标是形成规模经济的农村物流服务网络。根据当前物流业发展趋势并结合当地物流业需求,以线上交易与线下物流配送为核心,厂家、物流企业、电商为目标客户群,建立物流信息交流与电子商务平台,提供货物流通全程服务。组建农村物流专用车队,创建农村物流综合信息平台网络,规范农村物流经纪人和农产品运输车辆,建立县城综合物流中心、乡镇农村物流配送站、行政村和集市物流信息点等。建立村级物流网点(站),促进区域内商品与外部商品流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在较大行政村、供销超市、农资超市、农村集市等设物流网点作为农村物流基层末梢,运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模式,将加工、整理、仓储、运输、装卸、配送、信息处理等有机结合,实现农村物流领域相关信息从起点到终点有效联动,提供立体化、一体化、多功能的综合性农村物流公共服务。 村级物流服务站模式可使企业形成强劲稳健的扩张模式。由于企业与专业合作社为利益共同体,企业设立村级物流站,可扩大农村农业流通市场份额,生产合作社可保证其市场份额不流失。形成企业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企业收益提高,生产合作社收益随之提高的扩张态势。 村级物流服务站可推动农业信息化。物流企业通过大数据、互联网平台可及时把握国内外市场信息,生产订单引导专业合作社生产、电子商务及仓储配送体系采购配送等,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