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流通: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文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 北京 100017

原文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文章对现代流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新的认识,对互联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流通的内涵及特征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同时从现代流通的视角,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货物畅通、资本融通、民心沟通等五个方面诠释了“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内容,指出应加快推进现代流通进程,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活化其在国家相关战略中的重大作用。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6 年 07 期

字号:

       我国最近几年推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经济开放与转型战略,这些战略概括起来有一个共同之处,即我们已经迎来了一个大流通时代,通过现代流通能力的打造和提升,形成国际化、社会化、信息化、混沌化和多维立体的大流通格局,进而通过内外互动和联动,形成我国新的全球战略布局。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不同层次战略的内核,越来越集中于现代流通竞争力的锻造。

       一、重新认识现代流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目前国际上大国之间的博弈越来越转向经济能力的博弈,经济能力博弈的核心在于现代流通能力的博弈。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美国,就是在现代流通能力方面赢得了世界市场,从而赢得了国家的权力和利益。比如说它的商品流通能力、服务贸易流通能力、货币流通能力、信息流通能力、知识产权流通能力等等,都为它争夺了先机。比如在国际货币储备中,美元的比重占到61.4%,其次才是欧元,再次是英镑、日元。所以,将来大国之间的博弈,是流通能力之间的博弈。现在大国之间的竞争,突出的表现就是抢夺流通规则的制定权和主导权。美国现在的国家战略是“一体两翼”,“一体”就是以北美自贸区作为本体,“两翼”就是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要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并惠及美国几代中产阶级经济目标的驱动力,这就是通过自贸区战略新的布局来掌握制定新的、更高标准贸易规则的主动权,贸易规则就是流通规则。新形势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安排,就是在一个区域内,通过让渡部分国家主权,形成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更为通畅的制度性安排。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国之间的博弈是现代流通能力的博弈。

       (一)现代流通不仅是国家的一种硬实力,更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

       以前我们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指调整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一次产业、二次产业、三次产业结构,但我们忽视了一点,就是经济运行方式的变革与调整。我国的经济运行方式效率不高,因为流通能力还是短板,我们的流通效率不高,但流通成本高昂。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2015年已经达到了67.7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体,贸易总额已经达到了24.58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3%以上;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产值比重达到22%以上,成为全世界拥有联合国产业分工中(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门类最全的国家;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开启,进程正在加快,现在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我国经济的体量已经足以引起世界的仰慕或者关注,但是由于现代流通能力的短板还没有补上,还跟不上我国持续发展的需要。如果说补短板,除了那些显性的、被大家普遍认知的短板,我认为我国最大的短板就是还没有形成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软实力、综合竞争力,差就差在流通环节,传统的流通方式不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和决定性。现代流通能力包括商流的能力、物流的能力、信息流的能力、资本流的能力,形成这些现代流通的能力,塑造过程和提升过程还比较缓慢。总体上看,我国在现代流通能力的塑造和形成上,还没有一个整体化的、制度化的设计。必须指出,现代流通并不只是以前意义上的商品买卖或者批发零售的概念,而应该是涵盖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大流通,这个过程是以消费为起点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制造过程、买卖过程只不过是其中的中间环节。制造环节在整个流通过程中占比重越来越小,流通领域中信息是很大的变量,它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产业的业态,现代流通中的信息流成为最具有引领性的力量,信息正在向海量、即时传输、渗透性、泛在化发展,并不断向各个领域延伸和融合,这样才能形成国家综合的、跨界的、智能的现代流通能力。现代流通能力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商业能力,而且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现代流通能力竞争是当今全球竞争的焦点

       比如在亚太地区,我国于2006年就开始推进东盟自贸区的进程,2010年建成了中国与东盟的自贸区。美国在“重返亚太”战略下推进TPP,这个组织本来是新西兰、新加坡、智利、文莱等4个小国家发起的一个组织,美国参与后,成为主导国,制定了更高标准的贸易规则、流通规则,矛头实际上是针对其认为的战略竞争对手中国。中国主导的东盟自贸区进程完成之后,东盟十国自贸区谈判完成了“10+1”,然后推进“10+3”,最后再推进“10+6”,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这就是东盟的十国加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6国,叫做RCEP。亚太地区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TPP,以中国和东盟10国为主导的RCEP。实质上是在竞争流通规则制定权,通过流通规则制定拓展市场的领域和范围。

       在2014年11月北京召开的APEC会议上,中国提出了“中国议题”和“中国方案”,这也是APEC会议最早提出的议题,就是它的长远目标——建设亚太自贸区。中国提出的议题是,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美国开始不同意,极力反对这个议题,我国开始提出的会议议题是启动亚太自贸区“可行性研究”,美国坚持表述为“战略性研究”,它不希望中国在推进亚太自贸区进程,也就是在整个亚太地区流通规则的制定上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国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最后使21个国家达成共识,会议主题就是“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

       在中国地位得到很大提升的同时,我们也要抢占在现代流通方面的规则制定权、主导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美国总商会从2001年启动中美两国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几轮对话中的博弈、争论很激烈。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在流通规则、贸易和投资规制方面的博弈。根据会议争论和美方一些有见地的人的建议,我们2次向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建议启动中美自贸区谈判进程,或者先从BIT开始,再加入贸易谈判,形成BITT,使中美两国的流通规则能趋于一致,更好地进行合作与竞争、博弈。世界竞争的焦点是在流通规则的制定和主导权的争夺上,比如流通的标准、流通的规则、流通的规制等。我们现在对这一点的认识还不够,还没有真正站到世界竞争的前沿。

       二、重新认识现代流通理念和内涵发生的实质性变化

       现代流通还具有国际化、社会化、信息化、流程化和混沌化的特征,还逐步成为涵盖生产、交易和销售后循环流通的经济运行方式,它所引发的革命仍将继续发酵并发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