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作为语言和意义的结合体,是共青团联系青年和影响青年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因此有效的话语系统建设是增强共青团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必要路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文化结构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多元化渐成趋势,而人们尤其是青年话语模式的多元化又是社会文化多元发展过程中的典型表现之一。在此背景下,如何才能实现与青年的有效沟通,使共青团成为影响青年的话语主体,是当前共青团工作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图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话语多元化发展及其对共青团话语影响力的挑战 20世纪的哲学经历了语言学的转向,这一转向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使各个学科逐渐意识到将话语分析作为研究社会变化和社会问题的一种方法的重要性。所谓话语是由两个相互依存的部分组成的,一是话语内容,也就是言语者表达的核心内容或主观意思;二是话语形式,也就是言语者借以表达思想的形式。简言之,话语既是语言和意义的结合体①,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方式。所以,受群体或个体特点、语境、意义传输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主体在使用话语时总是表现出较为固定或习惯的格式或套路,再加上特定的话语内容等就构成了主体特有的话语系统或体系。话语作为人类信息传递的载体,与人类历史联系紧密,离开话语无历史,同样,也无历史之外的话语,话语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除了经济社会的变革外,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致社会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这一趋势日益明显。文化多元化的过程也是话语模式多元化的过程。人们不仅有了更多话语表达和传播的渠道、方式,也有了传播不同话语内容和意义的权利与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话语主体。在此背景下,青年的话语发展反映出明显的时代特点,更加分化的话语社团和文化语境使青年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等在具有群体共性的同时,也日益反映出更多和更明显的差异性。而青年语境多元化的现象意味着影响青年发展的话语源亦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一不争的事实无疑使共青团教育引导青年的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文化多元化所带来的话语多元,使共青团之于青年的话语影响力面临被其他话语主体削弱的危险。毋庸置疑,在话语多元化的今天,谁能在了解青年话语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成功进入青年的话语语境,实现与青年真正无障碍的沟通,谁就会对青年产生真正的话语影响力,成为影响青年成长的真正话语主体。 我们必须承认,话语虽然是交流的工具,但若主体间语境不相融,意义表达方式相去甚远,也可能成为彼此沟通的障碍。教育引导青年是共青团的重要职能,而教育引导的有效性则表现在青年不仅对共青团所传递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能够认知,而且还要认同。如果共青团在工作过程中不能与青年实现话语上的相容、相通甚至产生话语沟通上的障碍,就必然导致信息传递的失效,即使共青团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将特定的意义传播开去,青年可能会对这些信息加以认知,但未必真正认同。如果不能对青年产生真正的话语影响力,共青团也就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话语主体。 二、话语模式重构是增强共青团话语影响力的基本路径 话语主体的多元意味着话语模式的多元,对于受众而言,他们关注何种话语主体及其传递的信息又往往基于其对话语模式的选择和接受。因此,建构什么样的话语模式才能有效传递信息并切实影响受众,就成为文化多元化时代各种话语主体必须努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共青团概莫能外,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语境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共青团的话语模式及其影响力建设,实现与青年的有效沟通,是共青团赢得青年的基本前提和必要路径。 那么,共青团应该建构一种什么样的话语模式才能有效增强其影响力呢?毋庸置疑,只有当共青团的话语不仅能为青年所欢迎、接纳,而且还表现出青年组织的独特优势和话语魅力时,才会在话语多元化的境遇中不被其他话语所淹没甚至取代,而成为教育引导青年的有效实践方式和途径。也就是说,有效的共青团话语模式必须突出青年个性。所谓个性,即指个人、群体或组织的独特性,而这种独特性又表征着个人、群体或组织的主体性亦即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鲜明的个性因突出了有别于他人的特质,所以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话语的个性亦是如此。事实上,无个性的话语往往使人厌倦,难以引发人们的文化共鸣,对他人也就产生不了吸引力和影响力。所以,共青团的话语模式建设应该强调重塑其鲜明的话语个性。当然,当我们把目光锁定在共青团的话语个性上时,切忌肤浅地诠释个性。个性化的话语模式并非是要追求“另类”,也不是要舍弃其严肃性,而是在活泼而有个性的表达中阐释严肃的内容和思想。同时共青团的话语个性应该鲜明地表征青年所独有的激情、热情和活力,鲜明地表征青年不拘一格创新和勇于挑战的特质,只有这样的话语模式才会与青年的文化语境产生交集、产生共鸣。基于此,青年有自己的话语模式,共青团也要有自己的话语模式,而后者又必须设法做到与前者的语境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