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语言表达,无论其语言内容、表述方式还是传播机制,都反映或折射着网民们的社会境遇和社会心态。当前有关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特征[1]和传播机制[2],虽然也有不少研究开始关注网络流行语背后的社会心态,但这些研究主要是对个别流行语的单独分析,尤其是“屌丝”一词[3][4][5][6][7],或者是对网络流行语与社会心态的一般性讨论[8],相对缺乏对于网络流行语背后社会心态的总体性把握和系统性分析。因此,本文将系统梳理近十多年来的各种网络流行语,力图从含义不同、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各种网络流行语中概括出其背后所蕴含的相对稳定而一致的社会心态,并分析网络社会心态与现实社会结构之间的复杂关联。 一、狂欢式感受:网络流行语背后的情绪基调 网络流行语或网络新词新句的特点不仅是传播快、频率高、意义广,更在于它的鲜活性和生动性,正是这一特性使得语言研究专家黄集伟将其视为“语言的活水、生活的进行时”[9]。黄集伟对网络流行语的这一理解,也正吻合威廉斯的感受结构概念。威廉斯认为,感受结构并非是某种发展成熟的意识形态或世界观,而是一种鲜活的情感体验以及相应的意义感[10]。尽管他用了“结构”这一术语,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大的“结构”成分。他在比较布尔迪厄的惯习概念跟他自己的感受结构概念的差异时指出,布尔迪厄的惯习强调的是文化对实践所具有的持续的形塑力量,而感受结构更强调的是实践主体的独特感受性。因此,在充满生活性、生动性和鲜活性的网络流行语背后,很可能潜存着某种独特的感受结构,蕴含着网民们最为鲜活的集体感受和情感体验,反映着网络空间中的社会心态和情绪氛围。正如戴维斯所言:“不管借由哪一种手段,成功的流行会通过象征性的方式巧妙地反映出不断变动且具有高度自我参照性的集体张力或情绪”[11]。 网络流行语意味着一个新的语言世界,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言,“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方式”[12]。犹如网络社会的本质特性在于狂欢性一样[13],网络语言实则也是一种狂欢,只不过它主要是一种语言狂欢。已有学者将网络造句视为一种狂欢[14],其实,网络流行语、网络新词新语、网络造句等网络语言现象,共同塑造了一个跟现实世界保持距离但又紧密联系的语言世界或生活世界,主导着这一新世界的基本情绪便是狂欢式感受。狂欢(Carnival)的精神实质,便是灵魂脱离自我之后的激情澎湃状态。可以说,狂欢式感受而非狂欢活动才是狂欢的本质所在。正是这种共同的狂欢式感受,使网民对各种与自己并无直接利益关联的事件、现象、人物发表着随心所欲甚至肆无忌惮的言论,网络流行语、网络造句正是由此而形成的。 网络社会中的语言狂欢跟经典意义上的宗教狂欢,在本质上都是灵魂的激情状态,但其性质却存在很大不同。一是网络狂欢的构成人员主要是网民,尤其是自视为“屌丝”的青年网民;二是网络狂欢是世俗性的而非神圣性的,缺乏神圣的观念和价值;三是网络流行语所构成的狂欢,其主要媒介是语言符号,而不是传统的舞蹈、歌曲、音乐、服装和仪式,尽管后者在现代社会及网络社会中仍然得到了一定保留;四是就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而言,经典的宗教狂欢是相互交融的[15],而在网络流行语所体现的语言狂欢中,个体与现实社会则是处于紧张和矛盾之中。网民们通过网络流行语所进行的激情狂欢,并非是出于对幻觉或幻惑(illusion)的痴迷,很大程度上是对现实的不满和嘲讽。 正是这些不同特点,尤其是个体与现实的紧张关系,促使网络流行语所构成的语言狂欢沉浸在紧张性而非交融性的狂欢式感受之中。从语言狂欢与现实社会的紧张关系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背后的狂欢式感受,反映出两种彼此交织但方向相反的社会心态:一种是泄愤心态,一种是戏谑心态。网络流行语经常体现了网民与现实社会的紧张关系,一方面,网民们在脱离现实自我、投身网络空间之后,可能仍然保留着现实社会的价值立场和基本情绪,尤其是不利处境下的利益受损和不满情绪,从而使其很容易陷入泄愤式的狂欢之中。嫉妒、愤怒、怨恨、仇恨、“羡慕嫉妒恨”等不满情绪,都是泄愤心态的体现。含有如此情绪的网络流行语,经常具有强大的攻击力和毁灭性,可以视之为语言暴力和情绪暴力。另一方面,网民们满怀激情地脱离自我而投入网络空间之中,但由于缺乏韦伯所谓的知识分子的切事性和真理性以限制其激情[16],他们很容易丧失价值立场并陷入戏谑性的狂欢游戏之中。充满娱乐性、游戏性的戏谑心态,使网民们以“围观”“打酱油”般的旁观者立场,笑看和冷嘲着各种社会现象。他们对网络流行语的运用,仅仅只是游戏性地参与语言狂欢,满足狂欢式感受,而不会像泄愤心态那样对现实社会充满强烈不满。因而戏谑化不仅仅是社会化媒体中草根话语的形式特点[17],而且也是一种社会心态。 当然,泄愤心态和戏谑心态主要是两种不同的理念类型,具体的网民个体和网络流行语则可能既有泄愤心态也有戏谑心态。两种心态作为狂欢式感受的两种不同形式,都与现实社会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和紧张。或许,泄愤心态就像是一出悲剧,而戏谑心态则是一出喜剧,二者以不同方式体现了网络流行语及网络社会中的狂欢式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