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待人接物的方式有问题吗?

作 者:
朱虹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少年儿童研究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6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东东的父母是私企老总,经常在家有应酬。东东从小就帮助父母接待客人,渐渐总结出待人接物的经验:见到年轻女性就说“阿姨,你长得真漂亮”,见到中年女性就是“阿姨长得真年轻”,见到年轻男性就是“叔叔长得好帅”,见到中年男性就说“叔叔真像大老板”。人们都夸东东会交际,父母也为东东的表现感到骄傲。

      东东在学校对同学也很热情,经常对老师和同学嘘寒问暖。开始,大家都很受感动,很多同学都聚在东东身边听他说这说那,老师也喜欢他。后来,同学们渐渐和东东拉开了距离,都不愿意和他交往了。大家都说他不诚实。就会说好听的话。老师也感到东东太假。东东觉得很委屈,但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家长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孩子的待人接物方式有问题吗?

      朱虹:东东的委屈很容易理解。由于年纪还小,人际交往的学习才刚刚展开,他搞不清楚“应酬”与“相处”的差别,用一套策略去应付周围所有的人是必然选择,也是简单的生存之道。可是,“说好听的、对方爱听的话”,却带来了不同的结果,叔叔阿姨们乃至父母夸赞,师生却反感,从最初的喜爱到拉开距离,甚至对他的道德品质加以质疑。心机单纯的东东当然感觉委屈、不平,继而一定是迷茫,或许还会生自己或别人的气。

      可家长为什么感觉自己没有办法呢?

      家长想找到——帮助东东转换心情、不再委屈的办法?还是教给东东怎么与老师、同学相处的办法?还是帮东东在大家面前重塑形象的办法?家长或许也对向东东解释整个状况没有头绪。

      热情、嘘寒问暖、不诚实、假,这些看起来相距甚远的词加在一个孩子身上,还有鲜明的道德评判的意味,如同说东东不是一个好学生、好孩子,东东当然会迷茫、难过,觉得冤枉,又不知如何辩解,因此才委屈。安抚孩子的情绪,告诉他家长接受、理解所有这些感受,并且也愿意听听他的倾诉。

      帮东东看到他与人为善的内心,肯定自己的出发点,即使只是出于获取别人好感的目的而讨好别人也不是错,家长的正向解读很重要。随后引导东东体验、了解人们喜欢、愿意接受怎样的夸赞,学习该如何夸赞别人——真实、诚恳、适度、具体,如:“小磊,刚才我看你踢球,动作特别熟练,真帅!”鼓励孩子多尝试这样的表达,并以具体行动关心同学、老师、伙伴。

      家长应酬的场合与孩子的社交环境差异较大,建议还是选择性地让孩子接触,一是承担待人接物的任务似有勉为其难的状况,二是易使孩子发生困惑。如东东就把应酬中的态度与方式拿来用到班级中。他不了解成人生意往来中的形式关系维系策略的独特性,不了解人群变了、场合变了,要用不同方式来应变。因为孩子的认知水平、价值判断水平还有待发展,社会评判能力不足易导致他们很难对要应付的场景与人进行综合分析、周到权衡,并在各个场景中灵活转换态度与方式。

      人具有社会性,一生下来便需要依赖他人的抚养及照顾来成长,每个人也都在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下逐渐社会化。医学心理学专家丁瓒教授曾经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而来。”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有社会交往的需要。而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社会性发展和人格成熟的关键期。在正常恰当环境中,帮孩子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关乎他一生幸福,家长、老师都马虎不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