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口开河带来的暗殇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生活与健康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6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毋庸置疑,每个父母都视自己的孩子为手心里的宝,除呵护有加之外对他们倾注了所有的希望和爱。但有时候,在教育孩子时,父母本想灌输的是成长正能量,可往往在信口开河、不经意的说教间,却给孩子留下了心理伤害和健康阴影。诸如“妈妈上班累了,宝贝自个玩吧。”“这成绩叫我怎么好意思去开家长会!”在父母看来,这些推却、说教可以说是和风细雨,但这些类似的话,却也极具破坏性,严重者甚至让孩子遭受了精神虐待。

      抬升别人,漠视自己的孩子

      现场片断一:家庭聚会时,姗姗的女儿和大表姐的女儿各为大家表演了一段舞蹈。姗姗竖起大拇指夸奖大表姐的女儿“你好棒,跳得真好!”随后她鼓励女儿:“你今天的表现还行,但比姐姐差一些呢。”在全家笑意融融之中,姗姗却没注意到自己的女儿在沙发上郁郁寡欢。

      就事论事:姗姗出于礼貌赞扬了别人的孩子,却无意间冷落了自己的孩子,同样优秀的孩子得到大人不一样的奖赏,其心理落差可想而知。但很多父母往往忽视了幼儿情绪和需求在随着成长不断变化,认为自己有责任去抬升他人,而对自己的孩子适当贬低没什么,却不清楚这种忽略了孩子内心需求的做法,很有可能让幼儿受到精神上的伤害。

      怒其不争,言语带侮辱性

      现场片断二:又是一次期末考试,林先生面对儿子的成绩单,虽然略有提升,但离他的要求还有段距离,他摇摇头:“没救了,老是这么点分数。”想到老师刚刚还在学校表扬自己的进步,转眼却遭到父亲无情的否认,原本还满心期待的儿子,刹那间心情低落到冰点,把自己锁在房门里,晚饭也没有吃。

      就事论事:似乎,关注孩子的学习结果是每个父母评论孩子“好”与“坏”的第一准则。虽然现在早过了“自古华山一条道”的时代,但大人们还是习惯于“以成绩论英雄”,面对不理想的成绩总会着急、上火、怒其不争,在这种心情下或常常脱口而出一些话,或由一次失败发散到对孩子的全盘否定,这就忽视了就事论事的批评与科学引导的教育,不仅侮辱了孩子的人格,更进一步加速了让孩子变得怯懦、一蹶不振或者逆反心理。

      无视成就,以诋毁来鞭策

      现场片断三:丁女士一直以自己的女儿为荣:成绩好、兴趣广、学啥会啥,这次参加全市科技制作比赛,女儿依靠自己的奇思妙想加上心灵手巧获得大赛特等奖。看着女儿开心的样子,她告诫道:“就一个市奖,没啥得意的。”受到“冷落”的女儿从此对任何比赛都不热衷了。

      就事论事:对于样样表现优秀的孩子,父母寄予的期望自然也极高,因而对孩子的一些成就总以冷淡、漠视来应对,认为这种成绩是理所当然、不值一提的,鞭策、鼓励再攀高峰才是应该的。由于两代人之间存在“白天不懂夜的黑”的认知偏差,导致父母的一番好意和苦心,在孩子的眼里却成了“我怎么努力也得不到肯定”的挫败之殇,因而对成就的期望慢慢降低,渐渐失去比拼的兴趣,变得不思进取。

      拿“别人家的孩子”施压

      现场片断四:下班回家的张先生看到儿子坐在客厅看球赛,张口就说:“为什么你们班上总是王聪第一名,而你总是在四五名徘徊不前?说明你平时动脑不够、刻苦不够!还有兴致在这看球赛!”本想放松一下,电视还没看5分钟的儿子只得灰溜溜地回房间,可拿起书本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就事论事:相当一部分家长喜欢用“别人家的孩子”作为对孩子施压的工具,认为有目标才能前进,有压力才有动力,因而动辄抬出“别人家的孩子”。孩子的成长的确需要一些压力才能够更好地成长,但总是没完没了地施压,孩子就会在心里觉得自己永远低人一等,越压抑就越灰心、失望,反而因父母的言语受到心理伤害,产生离目标越来越远的困窘。

      专家建议:甩掉信口开河对孩子带来的暗殇

      有分析认为,父母教育孩子当中使用带有破坏性的精神虐待语言,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其真实原因可能是家长内心深处的自我厌恶、嫉妒、自恋等心理。如白天工作上不顺心的迁怒、对现实状况不满转而把希望全都压在孩子身上等。

      儿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幼儿时期若遭受精神虐待,在这种破坏性语言之下,因其心理、性格、思维理解力等方面的幼稚性,往往会对未来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教育的负面作用与传统的“棍棒教育”所遭到的身体上的虐待毫无二致,会造成父母与子女间的疏离。而且观察表明,遭受精神虐待的孩子长大后更易患上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自信心,甚至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自杀几率也较高。因此,为父母者,千万不要小瞧了言语和态度对孩子幼小心灵的杀伤力。

      当父母发现自己与孩子的相处变成越来越不愉快时,就要警惕是不是自己在无意中施行了妨碍亲子关系的破坏性语言,对孩子进行过精神上的虐待。在教育孩子时千万不能“信口开河”,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一门心思发泄自己的情绪,把孩子变成自己情绪发泄的垃圾桶,结果是,你痛快了,孩子却消沉了。成功的家庭教育往往在于科学的引导、适当的扶助加一定的鼓励,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找对方法,在和风细雨中打造温馨的家庭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