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最易伤在小事上

作 者:
晏红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庭教育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6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几个男孩子在小区里撒欢儿,听见一位妈妈通过阳台窗户对楼下的儿子高喊:“郭小宝,该回家吃饭了,你的作业还没有写完呢。”孩子回应一声“哦,知道了。”但是没有马上回家。听见妈妈又喊了两遍,孩子还是没有回去。妈妈气冲冲地下楼训斥儿子:“你聋子呀,叫你听不见?这么晚了,还不吃饭,你不吃饭了?你没长脑子呀,明天上学,还不写作业?你还要脸不要脸了?”只听儿子对妈妈大吼一声:“你给我脸了吗?”然后气呼呼地回家了。妈妈说:“小兔崽子,你还有理了!”

      类似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家庭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平常的生活充满了一桩桩小事,小事不管不行,但是管多了,孩子就会烦,就会对立。就这样,一桩又一桩的小事,带来一次又一次的不爽,久而久之,孩子与家长的距离越来越远,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越来越少。很多家长用“儿大不由爷”或者“代沟”来释怀这种亲子关系的淡漠、紧张甚至对立。其实是家长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某些观念、心态与行为方式造就了亲子疏离。

      “一劳永逸”的心理期望

      教育是一种“慢功夫”,急于求成是不切实际的愿望,但很多家长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家长认为无论“大道理”还是“小道理”,都已经给孩子讲清楚了,孩子也是明白的,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屡教不改”,于是责备孩子是“成心的”“故意的”。其实,无论大人还是孩子,从思想认识转化为行为习惯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希望“教训”孩子一次,孩子就“永不再犯”的“一劳永逸”的心理期望不但不现实,而且容易让家长脾气急、火气大,进而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结果不仅是“说教无果”,亲子关系也受到伤害。

      懒于选择沟通的艺术

      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双方选择说话时机与说话方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口无遮拦”的表达方式只会适得其反。令人遗憾的是,往往是越有亲密关系的人,越懒于选择沟通的艺术,只顾自己把话说了,却不顾对方的感受,例如夫妻之间、亲子之间、朋友之间,过于寄托对方原谅与宽容自己的“直言不讳”,其实是对亲密关系不负责的行为。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尽量避免“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思维方式,与孩子沟通的时候遵循“当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正饮食不责”“正欢庆不责”“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等古训,尊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家教规律。

      错误地操作“严师出高徒”

      “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的观念一直在深刻地影响中国家长的教育观念,有的家长简单地认为对孩子严厉,孩子才会怕家长,把家长威信建立在“害怕”“恐惧”的基础之上。这样建立起来的是“假威信”,孩子的内心并没有真正认可家长的管教,因而缺乏自觉性,所以一旦有机会,孩子的“老毛病”就又犯了。可见,家长还需要尊重人的心理需要,真正走入孩子的内心,以“春风拂面”“和风细雨”的态度对待孩子,面目亲和的家长同样能够建立起威信。

      缺乏执行力

      家长对待孩子“和风细雨”,并不意味着执行的是“雷声大雨点小”的管教方式。有的家长也会对孩子婆口苦心地说教,孩子则是一只耳朵进、另一只耳朵出的态度,家长并不敦促孩子落实,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执行力,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发现,家长也只是说说而已,自己做不做都没有关系,因而养成懒散、拖沓、敷衍的习惯。这样的家长常常会说:“我已经对孩子说了,他就是不听。”家长把自己尽职尽责仅仅定位在“说了”足矣,对孩子把自己的话当“耳旁风”则不够在意,家长因此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亲子关系也受到伤害。

      “算总账”的管教方式

      管教孩子是一个很用心也很费心的漫长过程,需要家长付出持久的关注与教育,而有的家长平时对孩子缺乏关心、疏于管理,等孩子出事犯错了,或者老师请家长谈话了,才对孩子“恼羞成怒”,进行“算总账”。“算总账”的时候,管教的气氛“雷雨交加”,孩子可能很害怕,但心里并不服气。一旦家长在下一阶段又让孩子“随便”,那么孩子就真的又“随便”了。这并不是因为孩子“好了伤疤忘了疼”,而是因为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家长想起来就管教孩子一顿,想不起来就放任孩子,也会对亲子关系造成伤害。更加危险的是,“算总账”的方式可能是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社会上已经出现不少案例,家长批评孩子一顿,孩子就逃学、离家出走、混入社会甚至自杀,从表面上看亲子之间只是发生了一次争执和冲突,好像是孩子的抗挫折心理太弱,其实亲子之间的误解、疏离和矛盾由来已久,而家长在“算总账”的时候会言辞激烈、态度粗暴、缺乏理性,孩子难以理解和接受家长的一片苦心,自己又百口莫辩,因而也失去理性,采取各种危险的极端行为。

      可见,如果家长不注意调节自己的认识与心态,亲子之间的许多小事都有可能处理得不妥当,长久积累下来,不但会带来生活的烦恼,还不利于亲子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习惯。虽然从血缘角度而言,亲子关系是天生的,永远不会消失的,但是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用心呵护,需要家长抱着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态度,与孩子共同努力去建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