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52;E2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451(2016)02~0051~13 上海制造局,全称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为晚清时期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官办新式军用企业,所生产的军火及其它军用物资,多以调拨方式供应各军械所、衙门、军营、炮舰、炮台。①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事变起,八国联军侵华,东南各省督抚却与各国列强商议“互保”,以“代朝廷联续邦交”的名义自处局外。而上海制造局,因其军事战略地位的重要,反而在以和平为基调的“东南互保”进程中扮演了一个相当关键且特殊的角色。目前学界虽对“东南互保”有所研究,②但对“互保”过程中上海制造局因素的关注不够,也没有将其与战时军需状况、军火购运等外部因素联系起来作较为深入的讨论。本文拟考订上海制造局涉入“东南互保”过程的前因后果,并综合中外双方对这一过程的观察与反应,揭示上海制造局在其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以推动“东南互保”研究的深入。 一、“互保”发起的一大诱因——制造局的安全问题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初夏,当义和团风暴席卷华北之际,当时中国最大的口岸城市、商业繁华之所、华洋交揉五方杂处之地——上海已不复往日平静。在沪日本人观察到,进入5月以来,每天从天津开来的轮船都是满员,大量避难人群涌入上海,他们同时带来北方拳民或者神奇或者野蛮的种种传说,排外揭帖开始出现,各类谣言在市面上流行。很多人相信这是大乱的前兆,上海本地居民则通过轮船、民船、车马等方式纷纷往宁波、杭州、苏州等地迁移。③“旅沪巨室纷纷迁避内地”;④地方最高长官上海道余联沅⑤一面将教会人员及教民迁入城中,以防不测;一面传谕各属及绅董切实办理巡防,加强对地方秩序的维护。 五月二十一日(6月17日),天津大沽口炮台被列强海军占领。外国军舰源源不断驶入吴淞港,有谣传列强将占据吴淞炮台和上海制造局,重蹈大沽覆辙的惨剧似乎近在眼前。余联沅奉两江总督刘坤一札委,兼理海防营务处,获得便宜行事调度防营的权力。上海周边的防卫力量随之加强,驻扎吴淞炮台的盛字五旗,一律改旗为营,每营添足500人,总数达到2500人;上海制造局守军也增至700余人,另有水师炮艇10艘入驻制造局码头,以保卫铁厂(参见附表一)
上海租界的人们也处在极度恐慌中。到1900年,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数量已超过7000人。⑦关于义和团的种种怪诞传说,随时可能演变为民众的排外风潮,而清军的调动部署,已经对洋人占据的租界构成现实威胁。英国驻上海代理总领事霍必澜(Pelham Laird Warren,汉译又名沃伦)⑧觉得像末日来临:“吴淞和上海周围,驻有好几千名中国军队,而且在距此地十二小时行程的苏州,还另有五千人左右,都装备了新式武器,而且被供给新式大炮,所以他们可以在几小时内摧毁上海。”⑨ 大沽开战后,清廷北洋舰队“海天”“海琛”“海筹”等主力舰转舵南下,此行本意在于避战,但抵泊吴淞港后,却意外地造成另一种后果——上海租界侨民视此为战争信号,引发集体恐慌。各国领事认为停泊本港的北洋舰队距租界咫尺之遥,感到了威胁,故而通过余联沅“商嘱移泊吴淞口外,以免洋商误会”。⑩当时刘坤一幕僚沈瑜庆提出:“此次我兵轮在海上遇各国兵轮,不认失和,彼亦未以失和相待。……此数船所值不赀,本日此间又有据炮台及制造局之谣,愚见不如饬令驻扎江阴,以壮南洋门户,可收将来之用。”(11)意在打消洋人顾虑,保存海军实力。刘坤一依议而行,调“海天”等舰驶离上海,分泊江阴等处。后来两江督署入奏“覆陈筹办防务情形折”,把北洋水师的这种临时安顿当作布置江海要隘防务的业绩来叙说,这自然隐去了当时迫于压力而为之的内情,不过这一性质模糊的举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外人的质疑,也为后来“东南互保”的实现增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筹码。(12) 五月二十一日(6月17日),上海领事团开会讨论应急办法,决议组建人数约420名的义勇兵队以加强租界自卫体制。(13)二十五日(6月21日),领事团再次召开会议,对当前局势作出评估: 现今除吴淞有一千余名、上海制造局附近有七八百名清兵屯驻外,松江府尚驻有二千数百名清兵。因此次事变之故,对岸浦东失业流浪之劳工已达五千人,江南制造局职工千余名已三月未发薪资,颇有激昂之状。又清国军舰陆续而来,在吴淞及上海港停泊不下六七艘。一旦时机逼迫,此等兵队、军舰及劳工有所异常举动,当地安全将彻底无望。 鉴于上述考量,领事团一致决议致电大沽各国舰队司令官,请求他们向上海派出4艘军舰,以保护外国侨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14) 在到处弥漫的紧张气氛中,吴淞炮台和上海制造局牵动着人们的神经。位于长江口的吴淞炮台,由东、西炮台,南石塘南、北炮台和狮子林炮台组成,紧扼长江头道门户,地位险要。自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吴淞镇被辟为通商口岸,西炮台因有碍商埠贸易而被轰毁,但不久清廷又以海防吃紧为由谕令重修。刘坤一勘察台址后,重筑炮台,并增设炮位,工程进展缓慢,至义和团事变发生,尚未完工。(15)新筑炮台并添设炮位,事变以来炮台守兵人数骤增,更加刺激洋人敏感的神经。上海制造局为中国南方军火生产和供应的一大基地,地位重要。战争时期,该处对外输送军火武器的动态,几乎无时不在外国人监控当中。位于龙华镇的火药厂日夜赶工,工人已有数月未发薪水,对岸浦东又有为数众多的失业人士,群情骚然,动乱一触即发。尽管上海县已经采取弹压措施,(16)但在当地外国人眼中,这仍是巨大的安全隐患,亟欲拔之而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