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然资源核算的研究进展与争议问题

作者简介:
孔含笑(1987- ),女,吉林市人,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会员(S300001546M),主要从事资源经济与政策研究,E-mail:konghx.14b@igsnrr.ac.cn;沈镭(1964- ),男,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100101),主要从事能源和矿产资源经济与政策、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E-mail:shenl@igsnrr.ac.cn;钟帅,曹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原文出处:
自然资源学报

内容提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自然资源核算是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首要工作,为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制度,也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的核算。论文从核算项目分类、理论方法和实践应用三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自然资源核算的研究进展,力图厘清国内外自然资源核算研究的共识与争议问题。西方国家资源核算研究起步较早,在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方面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与之相比,我国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理论分析层面,自然资源的核算方法多是沿用国外的估价模型,缺乏创新。目前,国内外普遍按照先实物量再价值量、先存量再流量、先分类再综合的原则进行自然资源核算研究。但是,各国的核心项目分类尚未统一,自然资源估价方法的选择还存在争议。在实践方面,联合国等五大机构联合发布的SEEA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追捧,很多国家开始在此基础上探索本国的资源核算体系。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共识问题,论文提出了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确定核算项目、选择估价方法、分步推进自然资源核算和自然资源核算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衔接。这些问题的解决思路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选择可控或拥有的、产权明晰的自然资源作为核算项目,充分考虑资源要素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选择估价方法,优先建立单项资源的区域自然资源核算体系,结合各方力量设计我国统一的自然资源核算标准。根据上述思路,开展自然资源核算研究,将资源环境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构建自然资源核算框架体系,是编制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顺利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16 年 04 期

字号:

       修订日期:2015-08-24。

       中图分类号:F205;F2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16)03~0363~14

       DOI:10.11849/zrzyxb.20150366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矛盾日益突出,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是这些矛盾的主要根源,导致资源问题成为制约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资源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束缚,人们意识到不能再单纯地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的保护程度都是影响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2015年“两会”期间,一些全国政协委员也纷纷提出建议,呼吁加快推进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并认为这项工作有利于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倒逼机制,破除和扭转唯GDP至上的发展模式。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5年3月24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以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补偿等重大制度为突破口,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3月底,国家环保部召开专题会,重新启动绿色GDP研究工作。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首要工作,是进行自然资源核算。自然资源核算是指对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自然资源,在合理估价的基础上,从实物、价值和质量等方面,统计、核实和测算其总量和结构变化并反映其平衡状况的工作[1]。自然资源核算的研究,虽然不能直接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但是却能为资源环境的利用和保护提供判别标准,是促进资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通过自然资源核算,对自然资源资产进行合理评估,政府能够全面客观地衡量自然资源,准确地了解全国资源利用现状,科学地制定资源开发利用政策。同时,也有利于督促政府领导干部有意识地关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确保生态文明建设顺利进行。

       本文力图对国内外有关自然资源核算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厘清现有的各项研究中存在的争议问题和已取得的进展,提出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和方法,为自然资源资产核算项目的分类、核算方法的选择、资产产权的明晰,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借鉴,为我国分类、分级推进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20世纪末,一些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科学研究机构逐步意识到单纯依靠国民经济核算衡量国家发展水平的局限性,自然资源与环境核算的研究从此应运而生。

       1.1 国外研究现状

       1.1.1 核算项目分类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对自然资源的定义是,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能产生经济效益,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这个定义拓宽了自然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使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概念几乎等价。作为第一批建立资源环境账户的国家之一,挪威的资源环境核算重点在匮乏能源、渔业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空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核算。芬兰的资源核算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上[2]。美国联邦政府在2000年确认了自然资源资产的分类,包括木材、外大陆架石油和天然气、可出租矿物质(固态)、可出租矿物质(液态)、可定位矿物质、矿物材料、牧草地和电磁频谱[2]。英国自然资源核算账户包括土地、木材和已探明、可采、可能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2]。加拿大的自然资源资产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存量、土地和生态系统3类。其中,自然资源存量包括能量资源、矿产资源和木材资源,而能量资源包括已探明的、可收回的天然气、原油、煤等资源的储量。世界银行把自然资本定义为一个国家的全部环境遗产,通过对各种资源在其使用年限内的“经济租金”进行贴现和加总来估算自然资本的价值。在其发布的《国民财富变化:衡量新千年可持续发展》(2011年)中,自然资源损耗的核算包括能源损耗、矿产资源损耗和森林资源净损耗。联合国等五大机构共同编写的SEEA-2012由7个账户组成,包括矿产和能源资源、土地资产、土壤资源、木材资源资产、水生资源资产、其他生物资源和水资源资产[3]。

       西方国家对自然资源核算的项目分类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普遍认为自然资源核算应包括能源和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项目。这样设置主要出于两点考虑:一是城市化建设需要大量的上述资源,这些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巨大;二是根据资源利用数据的可获取程度和资源价格核算的难易程度来确定。

       1.1.2 理论方法

       在自然资源核算过程中,对自然资源价值的评估尤为重要,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不同的经济学理论作为支撑,研究成果丰富。

       起初,学者们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观点,认为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4~5]。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和资源环境状况的不断变化,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认知由无价阶段向有价阶段发展。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的背景下,人类开始投入劳动到自然资源当中,自然资源的价值用投入的人类劳动补偿来衡量[6]。部分学者赞同采用效用价值论的观点,即根据自然资源满足人类欲望的能力来确定自然资源的价值[5]。另外,由于自然资源具有稀缺性,可以用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供求论来解释自然资源价值[5,7]。后期,现代自然经济学家提出边际效用论,认为自然资源产品的价格包括资源开发利用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机会成本(又称稀缺性地租)[8~9]。二元价值论反映了自然资源的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劳动不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自然资源与人类劳动具有同等的地位,一起形成价值的源泉[1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