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涵,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州 510631 朱竑,华南师范大学文化地理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广州 510631 张涵(1991-),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化地理学与地理信息系统,E-mail:zhanghan91@126.com. 朱竑(196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文化地理学、旅游地理学,E-mail:eeszhh@mail.sysu.edu.cn.

原文出处:
世界地理研究

内容提要:

定性地理信息系统(Qualitativ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专业术语,注重多方面综合描述事物的发展、实践和思想演变,其关注的是定性研究或定性数据与GIS的集成;它是对1990s提出的GIS对主体表现的缺失、对主观能动性的忽视,以及基于实证主义的认识论等批判浪潮的响应,是将GIS立足于一些激进的认识论上,更多地与定量的技术、空间科学结合起来。它打破了GIS传统上只能处理定量数据的观点。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讨论了公众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女性主义地理信息系统与批判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范式,梳理了定性地理信息系统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讨论了定性地理信息系统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优势,并提出研究展望。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16 年 03 期

字号:

       修订日期:2015-05-25

       中图分类号:K9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9479.2016.01.014

       张涵,朱竑.定性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世界地理研究,2016,25(1):125-136

       ZHANG H,ZHU H.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ativ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n human geography research[J].World Regional Studies,2016,25(1):125-136

       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的主要分支领域。近年来,随着信息科学的推进,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迎来了大数据时代,使得人文地理学理论与方法面临革新[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有学者呼吁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人文地理学研究。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集中在人口、农业生产与管理、工业布局与企业管理等领域,其方法多见于拓扑地理编码、信息管理、遥感监测等方面。随着研究问题的深入与研究视角的多样化,传统的空间模拟以及单一的量化模型已经很难解决诸如情感、认知等人地关系的研究话题。定性地理信息系统呼之欲出。

       1 定性地理信息系统的兴起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兴起于196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是应用于自然资源管理和规划上的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2]。受到地理学计量革命的深刻影响,GIS被视为以实证主义为基础的定量空间分析工具。这在1960年代一直被认为是社会科学的进步。到了1970年代,这一科学和社会保守主义的传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以及后来出现的后结构主义学者的批判[3]。研究者开始关注阶级、性别、性与种族,随之而来的批判浪潮不仅谴责保守主义政策,同时也谴责与其相关联的学术成果所采取的方法论[4]。在这些争议中期(1980s),GIS作为一种定量的空间分析工具进入地理学界。在该时期出版的文献中,GIS多是以科学测量、空间数据模型、空间分析、抽样、地学计算、计量、数据库、数据转换等方式出现[5]。到了1990年代,GIS所表征的景观已经非常复杂且全面,遥感技术和GIS作为有效的研究工具,为地理学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然而分析方法的缺失使得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困难[6]。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者坚持倡导将“定量”与“定性批判”共同作用于GIS领域[7]。这些批判,同时将GIS与空间科学以及定量研究方法主导的地理学联系起来。相比早期的GIS学术著作,此时的出版物更关注嵌入在认识论与社会保守主义之间的表征、技术与科学权威。这些出版物指出:GIS将地方、人简化为数字化的点,来制定决策而非在当地情景下来实现规划[8];GIS为共同的利益服务,有助于监督与管控、掩饰社会经济的不平衡;GIS支持客观数据的分析,为制图学至上的理念服务;由于使用成本巨大,而导致使用权的不平等,GIS也被视作一种不民主的信息技术[9]。这一切都使得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在GIS应用实践方面毫无作为。同时,GIS作为单一的定量化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受到人文地理学者一致的强烈批判[10]。总之,GIS作为一种知识实践的产物,将定量科学、权利、资本等要素稳定地结合在一起,尽管存在很多争议,但是其对地理学科的发展还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10年来,随着批判式GIS的出现,情况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批判式GIS允许在GIS上进行创新,注重与非定量、先进的理念和观点的有效结合[11]。在某种程度上,批判式GIS是过去30年追求理论多元化的产物。值得一提的是,女性主义学者通过引进新的技术方法以及改变研究范式,相关研究已实现了社会科学转向[12]。这些发展都鼓励着GIS学者对GIS理论结构多样化的可能性进行思考,也为定性地理信息系统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定性地理信息系统(Qualitativ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QGIS)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种,是对1990年代中期所提出的传统GIS没有与非地图表征的空间信息相结合的批判浪潮的响应。它的出现使得GIS扎根于积极的认识论,同时助推了质性数据、质性研究与空间分析技术的契合[13]。为了响应1990年代的批判浪潮,许多研究人员对GIS用于定性和混合研究中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和论证[14]。定性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专业术语,注重综合而全面地描述事物的发展、实践和思想演变,其关注的是定性研究或定性数据与GIS的集成[15]。从方法论层面讲,定性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指一些学者尝试着将质性数据与GIS结合起来[16]。如混合媒体GIS(Multimedia GIS)将素描、意象地图、音频材料、图片等嵌入到GIS,通过一些非地图要素(如情感等)来反映空间信息[17,18]。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基于GIS的空间分析,结合常见的质性研究方法,如焦点小组、民族志、访谈或者参与式观察等,旨在通过整合不同的研究方法来深化研究结论[19,20]。其他质性GIS研究是将GIS作为一种技术来分析质性研究所获取数据,包括直接采用GIS软件,或借助GIS来实现形象化的解释与归纳[21]。从认识论层面讲,定性地理信息系统侧重多层次、多角度综合反映事物的演变过程,它响应了关于GIS对主体表现的缺失、对主观能动性的忽视,以及基于实证主义的认识论等批判,将GIS立足于一些激进的认识论上,更多地与定量的技术、空间科学结合起来。区别于传统的GIS与其他社会学的研究,定性地理信息系统的独特性体现在研究视角方面,在Matthew等学者看来,即技术-关系结构(techno-positionality)[22]。

       2 定性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类型及相互关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