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在中国艺术“国际化”中的角色

作 者:

作者简介:
郑晓华,中国书法家协会秘书长

原文出处:
中国文艺评论

内容提要:

06


期刊代号:J7
分类名称:造型艺术
复印期号:2016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是世界语言。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诚然,联系我国发展现阶段状况:大国崛起,向世界展示我国的大国形象,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文化艺术。学习和借鉴西方艺术,中西结合并将外来的艺术进行本土化,丰富我们自己的艺术,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在对外交流中,只展示向西方学习而发展的成果,只能说向“老师”汇报,不能真正实现不同文明的对话,也较难获得世界的尊重。因此,需要立足历史,放眼世界,给书法这一中国本土艺术的典型代表以准确的历史定位,把书法纳入大国文化战略,发挥好书法视觉艺术美的“世界语言”功能,讲好中国故事,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近代以来,中国一度流行“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这有特殊的历史背景。现在,我国历史发展已经揭开了新的一页,需要重新审视和定位文化发展模式问题。要使一个文明延绵不绝,必须坚守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学习、模仿甚至抄袭、改造外国的东西,在一定阶段是不可避免的,但若执迷于此,不可能使本国文化达到世界一流。而采取历史虚无主义态度,排斥过去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幻想全部推倒重来,建设世界一流文化的道路会更遥遥无期。所以对近代“西学东渐”以来中国文化的格局,有必要重新盘点家底,重新规划设计。

      近代以来民族生存遭遇重重危机,“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社会主潮。因而大规模引进西学,“以西代中”成为进步标志。科技无国界,真理无中西,理应如此。但文化是带有民族性的。文化上如果“以西代中”,必然导致本土文化生态环境的衰减,民族文化艺术生存延续发展将面临很大的问题。这等于自伤其指,自我削弱。

      塑造未来中国形象,文化和科技同样重要。中国文明、中国道路、中国模式要获得世界认同,文化上我们要有自信。一方面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高铁、大飞机、航天逐渐走向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度。但另一方面,这块土地上的这群人,必须仍然很“中国”,语言、文化、艺术礼仪乃至民风民俗都应具有鲜明的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特色。

      那么,在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中,书法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角色呢?

      首先,书法是世界艺术大家庭中最具中国文化代表性的艺术。它一直是(将来也必定是)中国文化的典型符号。如果说世界上有哪一种艺术的“原创语言”出于中国,标准由中国人制订,评价由中国人说了算,朝拜大师必须来中国,那就是书法。其他艺术门类,西方均有可类比的艺术,唯独书法没有。所以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书法是最好的载体。书法,是艺术的中国模式。

      第二,书法是已经“走出去”的艺术。汉字书法大约在西汉时期传入朝鲜半岛,后来传入日本。日本在应神天皇以前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应神十六年(285),百济博士王仁携带《论语》10卷,《千字文》1卷东渡日本,汉字开始传入日本,书法也随之在日本流行。后来到了隋唐时代,大批“遣唐使”来长安学习,书法成为东亚地区区域性国际艺术。由于当时中国是东亚文明中心,中国的汉字和书法,被当作先进文化的代表引进到这些国家和地区,成为他们的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汉字文化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根扎得很深,深得无法拔除。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近代百年,历史格局因列强入侵而改变。但尽管西方文化在东亚地区全面渗透,中国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不复存在,但要取代中国文化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文化已深深地渗透并融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和民众的生活。

      第三,书法是文明传播的使者。书法以文字为载体,是日常生活工具和艺术审美的结合。书法艺术的这一特点,使它不同于一般艺术,拥有发挥自己作用的独特舞台。书法渗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它把生活美化,使生活中的一切书写都成为艺术。同时又使艺术生活化,就像佛家说“担水砍柴,无非妙道”,习练书法,我们生活中记账写信都可以变为一种艺术活动。书法在构建自己的审美理论的时候,又融入了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比如“和而不同”,这本来是一种文化价值观,主张个性和社会的统一和谐。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把它转化为艺术审美理论,作为书法造型美创造的最高准则。因此人们在书写的时候,在接受美学熏陶的同时,背后对应潜藏的是社会伦理价值观。不“和”就不“美”。你要美就必须“和”,通过一笔一画的书法练习,“和”的价值观念,就这样平沙过水,悄悄融入了练习者的意识。借助于人们书写练字的心眼传递,“和为贵”的观念也深入人心。这比直接的“讲经”说教有效多了。书法的“变化气质”、“陶冶性灵”功能,就这样润物无声地实现了。当然,形式美学层面的潜移默化还仅仅是书法作为“文明使者”的功能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书法是汉字和艺术的结合,作为视觉艺术的书法作品具有把思想直接诉诸人的视觉和心灵的功能,比如现存紫禁城所有重要宫殿,都有清代列皇的亲笔题词,如“勤政亲贤”、“光明正大”、“允执厥中”等等。这既体现了清代统治者高度的文化自信,也体现了他们对书法“文明传递”功能的深刻理解。在更高意义上,书法具有社会文明引导推进的功能。无论是国内还是在国外,只要汉字书法流行的地方,就会向世人展示世界上唯一从远古到现代一直使用的古老文字的优美形式,展示中国人特别偏爱的黑白点线抽象审美世界,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一个古老文明的深刻思想,展示它历史上曾经达到的辉煌,及其难以遏制的顽强生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