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包供应链创新发展路径分析

作者简介:
黎继子(1970-),男,湖北咸宁人,武汉纺织大学供应链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技术创新,湖北 武汉 430073;周兴建(1978-),男,湖北红安人,博士,武汉纺织大学供应链系统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湖北 武汉 430073;刘春玲(1975-),女,湖北随州人,博士,武汉纺织大学供应链系统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系统仿真,湖北 武汉 430073;曹晓刚(1981-),男,河北邯郸人,博士,武汉纺织大学供应链系统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湖北 武汉 430073;李柏勋(1981-),男,广东佛山人,博士,广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广东 广州 510320

原文出处:
科技进步与对策

内容提要:

众包供应链(Crowdsourcing Supply Chain,CSC)作为一种新型供应链,正成为研究热点。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众包和供应链关系,并对众包供应链进行界定,通过众包供应链特征分析,对众包供应链和外包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了众包供应链耦合的3种创新模式;最后,重点探讨了众包供应链创新发展的4个阶段(萌芽阶段、探索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及各阶段的表现形式。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6 年 06 期

字号:

      0 引言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电子商务、业务外包等新型产业发展,而且影响了传统产业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以及供应链运作模式,企业的经营和商业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如果说业务外包(Outsourcing)模式使供应链企业得以集中发展核心业务,扩大生产与销售,创新管理模式,那么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众包(Crowdsourcing)则反映了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创新和实践,呈现出大众的参与性和体验性,从大规模生产转向个性化的长尾窄众产品生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众与消费者的创新创造能力彰显出巨大能量和商业价值,以众包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众包供应链及其创新也日益受到关注。

      以美国无线T恤公司(Threadless)为例,公司创始人杰克·尼克尔和雅各布·德哈特通过互联网建立起一个专业“众包”平台,吸引大批年轻设计师和艺术爱好者在平台上发表意见、交流技术或在技术上一比高下,并将优秀的创意作品印制在T恤上进行销售。目前,该平台成员总共提交了47万件设计作品,通过在线评分系统,共有16 564名艺术家在众包竞赛中胜出,这些胜出的设计马上由下游供应链合作企业予以量产,然后通过网上销售邮寄给顾客。这种众包供应链及其创新模式使得无线T恤获得了很大成功,并在服装领域开创了属于自己的蓝海商机[1]。同样,国内的海尔、苏宁、小米和京东等企业也纷纷进入众包领域,将众包嵌入自己的供应链环节,运用众包供应链来提升创新幅度,降低产品研发成本,增强客户粘性和提高市场响应速度,以此打造企业供应链核心竞争力。

      1 文献综述

      众包(Crowdsourcing)作为一种新的运作模式,于2006年6月由Jeff Howe在美国《Online》杂志首次提出,并被Wiki百科定义为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大众的做法[2]。另外,国外学者Brabham[3]认为,众包是企业通过互联网在线发布问题,由大众群体提供解决方案,为赢者获取报酬,且其知识成果归企业所有的一种在线分布式问题解决模式和管理模式。Chanal[4]也指出,众包是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它通过网络设备,聚集外界众多离散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个体,如创意人员、科学家或工程师,也可以是团队,如开源软件群体。更进一步,Pine[5]认为网络众包主要分成3种模式:面向日常工作的众包、面向信息内容的众包和面向创新的众包。

      国内学者张利斌等[6]综述了众包兴起的原因,以及众包与外包的关系;王姝等[7]实证分析了网络众包模式中互补共生的运营方式和基于知识服务的协同组织过程,探讨了个体与利益相关者如何通过协同创造群体价值;吴金红等[8]从大数据环境出发,构建了企业竞争众包模式的逻辑框架,分析了保障大数据项目成功的3个关键环节;郝琳娜等[9]考虑到在R&D创新溢出效应不同的情况下,针对企业创新投入策略以及众包竞争模式下企业间完全竞争和合作时的决策问题,建立了相应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决策对R&D创新水平的影响;李忆等[10]从知识交易角度出发,分析了众包模式与定价机制的匹配,以及众包模式与交易机制的匹配。

      上述研究都强调通过互联网,发挥草根力量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忽视了众包所需要的系统配套性和匹配性,即忽视了众包前后环节的贯通和衔接,弱化了从创意出炉到产品落地的众包时效性和可实施性的整合。具体来说,众包如果不强调时效性,就意味着失去对客户和需求的快速响应,也意味着失去市场,从而不能成为一种常态模式;另外,如果缺乏实施性,那么众包可能成为华而不实的花架子,或实现众包时产生的成本很高,难以为继[11-13]。

      一般来说,最适合众包的环节是供应链上游的研发设计阶段。如果在生产、销售或其它环节进行,其门槛与由此产生的沉没成本很高,同时,这些环节参与的刚性条件很强,极大地限制受众人员的参与,导致最终难以出现“众”包的局面。由于最合适众包的是设计创新环节,且该环节位于供应链最上游,而时效性和个性化关联到供应链最下游客户,如果将原本密切关联的供应链两端分别断开,单独进行分析与众包,则难以达到众包的原始初衷。只有将最上游的创新环节和最下游的供应链环节有机联系与匹配,进行供应链整合,才能实现众包的要求。因此,不管是从众包要求的时效性,还是从众包的匹配性和实施性出发,对众包的定义,均要求从供应链角度进行分析和界定,即对众包与供应链进行耦合分析。

      2 众包供应链概念界定及特点

      2.1 众包供应链概念

      众包供应链(Crowdsourcing Supply Chain,CSC)是指供应链企业以众包为平台,通过互联网方式,将产品和服务的研发设计要求在线发布出来,让大众群体自主参与,并逐步延伸到供应链各个环节,通过互动,共享信息,形成产品或服务采购、生产、销售和配送的一体化运作,让消费者获得全过程完美体验的管理模式(见图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