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电子商务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并推动快递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快递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先导性产业。然而,在电子商务不断普及的情况下,“暴力分拣”、“爆仓”、“最后一公里”配送难等现象不断凸显,现行快递企业已不能应对日益骤增的快递量,无法满足人们对快递越来越高的服务质量要求,因而探究一种新的末端配送模式迫在眉睫。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互联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10月26日,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以解决制约快递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导向,以“互联网+”快递为发展方向,构建完善快递服务体系网络。因此,拟在“互联网+”背景下,针对快递末端配送现存问题,探究一种新的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模式,综合运用移动互联、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构建城市快递末端协同配送服务体系,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及“最后一百米”配送难题。 二、我国快递物流服务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1.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推进快递物流业迅猛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电子商务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并推动快递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自2011年3月以来,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连续46个月累计同比平均增幅超过50%。2014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约为12万亿元,增长20%,其中网络零售额增长41%。2014年我国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 040亿元,同比增长42%,快递业务量达140亿件,跃居世界第一,同比增长52%,其中城区市场快递包裹量约为120亿件。仅2014年“双十一”期间,截至11月11日24点,阿里牵头创办的“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包裹量达到2.78亿件;圆通当日的业务量达2 532.6万件;申通快递全天全网订单量3 050万件;中通快递全天业务量达到2 420万件;韵达为2 058万件。预计2015年快递业务收入将完成2 650亿元,同比增长可达30%,快递业务量将完成196亿件,同比增长约40%。人们快速变化的电子商务消费需求推动着快递业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图1 2003-2013年中国快递行业业务量增长情况① 2.我国快递物流业存在诸多问题,现行服务体系无法适应 随着快递业务量迅猛增长的同时,末端配送问题也日益凸显。如校园周边快递员“摆摊设点”;快递公司各自为营分别配送、配送小车遍街等,严重影响了城区的环境和交通状况;末端配送模式以直接配送为主,对配送过程的效率和质量缺乏有效的控制;末端配送时间不确定性较高,常出现“二次投递”,配送效率低下,同时“入户投递”安全隐患较高。按照目前现有的配送模式,主要可以分为直接配送模式和间接配送模式,其中,间接配送模式主要包括社区便利店、物业公司合作、自提点建设、智能快递柜投放等模式[1-2]。现对主要配送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传统的直接配送模式具有配送时间不确定,配送效率低下的缺陷,已成为快递物流业发展的桎梏,而单一的社区便利店、物业合作、智能快递柜等模式由于存在各自的局限性,都无法满足现今快递配送的实际需求和人们对快递越来越高的服务质量要求,探究一种全新的综合型末端配送模式迫在眉睫。 3.“互联网+”推动快递物流业新变革 “互联网+”的提出,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信息化。而“互联网+物流”是指将互联网思维渗透到物流业中,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解决现行快递物流问题,并从平台角度延伸出数据、金融、流量等商业价值,从技术、设备、商业模式等诸多方面改变传统物流业的运作方式和效率水平,促进快递物流业发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大电商的促销浪潮此起彼伏且规模越来越大,一方面,在用户畅享购物狂欢的背后,物流业承受着严峻的考验,传统的物流平台已不能有效地满足现今客户分散,产品需求波动,配送时效性紧迫,送达服务要求极高的市场需求特征。而依托于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构建的物流云平台具有动态感知能力、智能决策与自动分配等特性,能更好地适应现今电子商务市场需求[3];另一方面,在城市快递末端配送环节,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消费者数据,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为电子商务企业进行产品、渠道、营销等方面规划和管理提供预测和决策依据,形成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以物流带商流的主动式的逆向商务服务模式,实现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业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