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跟老师闹翻之后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人之初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6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孩子跟老师交恶

      曾经也做过差生的我对孩子持有“放养、慢养”的教育理念。我觉得男孩子的潜力发挥在高中、大学阶段,不必过早在拼分数的单行道上为难孩子,因此儿子一直成绩平平却性格阳光、爱好广泛、有人情味、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遇到“陈纠错”老师之前,他跟老师们关系良好。

      “陈纠错”是儿子初一的班主任,这外号源于这位即将退休的老师喋喋不休的纠错行为。有同学迟到,他问:“迟到是谁的错?”若有人答:“闹钟没响”或“路上堵车”……他就分析一通,逼同学承认百分之百是自己的错。有人据理力争,他拿出杀手锏:“你说说看,迟到是你的错,还是我的错?”这种二选一的问题,同学总不能说是老师的错吧?于是,陈老师总是赢家。

      但是,我较真的儿子就敢说:“既不是你的错,也不是我的错。事情的发生有多种因素……”老师若是让他写检查,他就画圆形数据统计图,将百分之多少以上责任归因给“不可抗拒的外力”。几番较量之后,儿子与陈老师的关系恶化起来。

      有一天,儿子神秘兮兮地给我播放了一段手机录音。

      陈老师问:“你有没有自尊心?”

      儿子答:“没有!”

      陈老师问:“你懂不懂人在少年时要励志?”

      儿子答:“不懂。”

      陈老师问:“你要成为社会的人才还是渣滓?”

      儿子答:“渣滓。”

      陈老师问:“你是不是男人?”

      儿子答:“不是。”

      陈老师说(愤怒地):“你好好站在这里反省,等你搞清楚自己是男人了,我们再聊!”

      我讶异。儿子竟然偷录自己与老师的对话,而且打算将其传播到网上去,让网友们领教老师的语言暴力。我暗想:这个时代的孩子真不得了!我做学生时也常被老师修理,但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儿,能理解老师恨铁不成钢的良苦用心。我从没想到报复老师,更没想到用自媒体的方式来伸张所谓的正义……

      我明白儿子最讨厌说教,告诉自己先冷静地厘清思路。我想,他先征求我的意见就说明信任我,当我是站在同一战壕的盟友。所以,我要用同理心来抚平儿子的情绪,逐渐帮他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另一方面,又要与老师沟通,为他们的关系架起一座桥梁。

      多了解孩子与老师

      我表示理解儿子的感受,儿子打开话匣子,倒出苦水。他说:“其实,只要他骂得有道理,我就服气。问题是,他没有逻辑,不可理喻!”

      “所以你就破罐子破摔了?”我问。

      “嗯,”儿子说,“我的武器就是不在乎。他说得越难听,我就越不在乎!就像《西游记》里的紫金葫芦,孙悟空一答应就会被吸进去。所以,他不管说啥我都不答应、不走心,这样就伤不到我了!”

      一直以来,儿子都活在家人的肯定与鼓励、同学的拥护和喜爱中,遇到一个处处找茬且又控制着话语权的老师,难免感到挫败和压力。

      在我和爱人完全接纳的倾听之下,儿子宣泄完内心的愤恨逐渐平静下来。我们劝说他将上网发布录音的事情暂且搁置一下,还跟他讲了老师的辛苦与压力,我告诉他:“老师若是真讨厌并放弃一个孩子,态度应该是不理不睬,而不是花那么多精力去跟他纠错。”儿子口头答应,但内心的情绪并没有消失,对陈老师的成见依然没有改变。

      我上网仔细浏览陈老师的教育博客,阅读他写的教育感悟之后,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他是一位负责任、爱孩子、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好老师。也许是因为代沟,他对孩子们的励志没收到预期的效果,他在博文中流露出“这个时代孩子越来越难教”的无奈。

      根据年龄,我估计他跟我父亲一样是文革后第一届高考生,由于年少时丧失过读书机会,所以那代人特别勤奋,痛恨浪费韶华、不求上进的孩子。其实,陈老师一定是要培养孩子们负责任,所以才不断纠错。或许是因为隔着代沟,儿子感觉到的都是伤害,我猜陈老师感受到的可能都是挫败。今天的孩子们“要平等、讲逻辑、尊重个性化与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对他而言就是挑战权威、为错辩护。

      我想,与其纠结谁对谁错,不如让儿子更多了解陈老师这一代知青们“上山下乡、边工边学”的经历,让他能跨越时代和代沟去与之理解和交流。

      寻找契机解心结

      那段时间各大电视台热播《平凡的世界》,我邀请儿子一起看。刚开始儿子难以入戏,渐渐地,剧中的乡村青年为理想和现实挣扎、改变自我命运等主题,让儿子产生了思考,他问我:“为什么剧中的人物能做的选择那么少?”

      我告诉他路遥的写作是在80年代,社会还没有给贫苦青年太多的机会;如果路遥在20年后写这部作品,一定会给出一个更光明、开阔的结局。我启发儿子:“假如你是路遥,会给他们什么样的命运?”

      儿子说:“少安可以发明农业、畜牧业的APP,少平可以卖自己的知识产权,田福军可以把自己变成马云……”

      我肯定儿子的异想天开,并告诉他,即使是最伟大的作家,也有自己时代的局限。所以,“陈老师那个年纪的人笃信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你觉得他不可理喻、逻辑混乱、只看分数……那只是因为他的时代所限,当你的眼界被打开时,就可以包容与理解老一代的人了。”

      我跟儿子分析说:“陈老师明年就退休了,人家是特级职称无法再高;他儿子是大律师衣食无忧。他刁难你,既不是为了名利金钱,也不是希望从你这里寻找存在感,你想一想他图你什么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