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爱玲的故事,最替她遗憾的就是成年后张爱玲执意将一包钱推给母亲以偿还当年的学费……在很早的岁月,金钱就磨损了她们之间的感情,那些细小琐屑的难堪将母女亲情毁灭于无形…… 作为一个关注儿童教育的人,在与父母们接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金钱亦是父母掌握的权力之一种。如何善用手中的权力?或许值得我们共同探讨—— 尊重孩子向你伸出的手 这是两则真实的故事。 5块钱的故事是一个女孩子讲的: 女孩初中住校,一周回家一次。妈妈通常每周给两元零花钱,那个星期她想要5块钱,妈妈不给。她一直缠着要,妈妈很不高兴地掏出5块钱扔在地上,一副嫌弃的样子。 她自觉很没自尊地捡起钱走了。 事情好像就这样过去了。但是她说,这件事对她影响很大,一直觉得自己很卑微,同时,在心里埋藏下对钱的渴望。 5毛钱的故事是一个男士讲的: 初二那年暑假,班上两个女同学到他家串门,后来女同学提议一起去街上转转。 这是他平生第一次与同龄女孩交往。他身无分文,便去找妈妈,希望要一点零花钱。 妈妈不肯给。 他一再恳求、哀求。最后妈妈掏出5毛钱,扔在地上:“拿去!” 他弯下腰捡起那5毛钱,和女同学上街了,请她们一人喝了碗大碗茶,就各自散去。 当年的男孩子现在30多岁了,大学毕业,经济独立,也早已到谈婚论嫁的年龄。但他一直不肯结婚。 他不结婚,也不回家。他知道他的父母非常孤寂,但目前他只想这样过。 那扔在地上的5毛钱究竟摧毁了什么呢? 张爱玲说,能够伸手向一个人要零花钱,这是严重的考验。在他伸手那一刻,母亲在他心中的形象是完整的,是他可以伸手求援的人。 母亲掏出5毛钱扔在地上,呵斥他“拿去”,至此,一个男孩已经毫无尊严可言了。而更屈辱的是他不能拒绝,他需要这5毛钱,两个不明就里的女同学还在外屋等着他,期待一场愉快的同游。 当他弯腰捡起这张纸币,他一定听到了尊严碎裂一地的声音。他的内心也就此四分五裂了。 一个青春期男孩初次与异性的交往,就这样与扔在地上的5毛钱联系在一起,与屈辱和羞愧联系在一起了。 金钱亦是权力之一种,掌握金钱是父母权威的一部分。一个人如何使用自身拥有的权力,这是很考验人的事情。 关于金钱,我们第一个可说的是,当孩子伸手向你要零花钱时,你是被依赖的、被信任的,也是被爱的。如果践踏这份爱,受伤的是双方。如果金钱让你变为施虐者,你与孩子的关系必定出现裂缝甚至就此崩塌。 道德败坏的标签不可以随便贴 这也是两个真实的故事,来自两位母亲。一位母亲说:“儿子拿过家里的钱,抓住没抓住的有几次。记得他上小学五年级时,有一次我发现抽屉里少了几百块钱,十分怀疑是儿子拿的。但考虑很久,决定不跟他说少了钱这件事,而是说妈妈记性不好,老是糊里糊涂的,现在还是你帮妈妈管钱吧。 “他很惊讶。每次我要用钱都到他那里拿,他签个字,我签个字。我跟他说,如果你要用钱也可以,但要我们两个都签字才行,不然你就是监守自盗哦。他又兴奋又自豪。后来再也没发生过少钱的事,他也从来没有从这里拿过钱。 “过了半年多,发现少掉的几百块钱夹在一个本子里。我很庆幸当时没有抓着他逼问。” 另一母亲说:“我女儿到现在都还耿耿于怀的是我吐过她一次口水,说是太伤害她的自尊心了。这事确实是我做得过分了:女儿小时候,我经常会给她零用钱,但是不准她乱花钱,她就找她爷爷借钱去买零食吃。她爷爷告诉了我,把我气惨了,就让她跪下,教育了很久,对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把此事上升到品行啊道德啊什么的,越说越激动,说到最瞧不起借钱消费的人,就吐了口水在她脸上。现在我都不愿回忆当时自己那狰狞的样子……” 不管愿不愿意承认,金钱几乎是日常生活中最敏感的一个问题,也是最容易与道德挂钩的问题。父母发现孩子偷拿家里的钱,第一个念头就会与道德品质败坏联系起来:“这孩子年纪小小就学会偷钱,以后该怎么办呢?” 但是轻易地给孩子贴上道德与品行上的负面标签,到底能有什么好处呢?说实在的,这件事没有家长以为的那么严重,与真正意义上的偷不是一回事。孩子觉得自己是家里的一分子,那些钱他本来就有资格使用,偷偷拿钱起因是家长对用钱干涉比较多,不许干这不许干那,孩子只是以此作为反抗,争取一定的自由度。 千万不要把孩子的一些行为动辄上升到道德层面去审判,这样真的有可能毁掉一个孩子。道德标签是不可以随便贴的。 在成年人的论断之下,孩子潜意识中也会觉得自己是个道德败坏的垃圾,此后要么成为缺乏自尊的人,要么就此种下仇恨和对抗社会的种子,等待适合的机会萌芽。这难道不是父母的噩梦? 享受金钱带来的优雅生活 一笔合理范围内的钱,如果能买来心灵的快乐,它的使用就是值得的。 这是一个9岁男孩的妈妈讲述的故事—— “平时我们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他帮忙做家务劳动还可以挣到一些零花钱,但规定他不管买什么东西都得先和我们商量。昨天是周末,他说要去银行存他的零花钱。我忙完自己的事也出门了,刚走到小区门口,看到他气喘吁吁地跑来了,一只手拿着3朵康乃馨,见到我就说:‘妈妈,过妇女节了,这是我送你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