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作者简介:
李亚,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安 710061); 郑广文,陕西金开贷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西安 710077); 黄振辉,济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济南 250101)。

原文出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以资源基础观和运营管理思想为理论基础,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3PLs)服务能力进行分析,在对其科学性、合理性进行检验、修正的基础上,将其纳入“能力-绩效”分析框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全国269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3PLs服务能力对企业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非财务表现在3PLs服务能力转化为财务绩效的过程中既发挥着直接的正向影响,又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等。为3PLs提升和培育其非财务表现,并以此来提升其财务绩效,参与市场竞争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6 年 05 期

字号:

       一、文献综述

       (一)3PLs服务能力

       运营管理(OM)作为现代企业提高自身实力的有效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等传统产业领域,并被普遍认为是组织(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如运营能力是企业经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一种战略资源,且这种资源不容易被模拟、获得或替代①;运营能力是企业所表现出的优于竞争对手的一系列内部活动②;运营能力是企业某一维度的特定竞争力③等。尽管对于运营能力的内涵表述各异,但总结文献发现,良好的运营能力一般具有如下特征:是企业内部经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一组能力群;这组能力能被企业很好地利用和执行;执行该组能力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有价值的、独特的、不可模拟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会进一步促进企业的成功。

       资源基础观(RBV)④作为分析资源与竞争优势之间关系的重要理论框架,已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等传统产业领域,其核心思想是“资源的异质性(如不可替代性、不可复制性、稀缺性等)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占有这些资源是企业成功的必要前提,只有合理运用这些资源才可能获得成功。如世界上有许多知名品牌的大型连锁超市,其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大同小异,但几乎没有一家能够模拟(复制)沃尔玛的成功,因此,如何合理进行资源配置是促进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上述两种理论框架,虽已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等传统产业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鲜有学者将其引入物流业领域,并据此对3PLs服务能力进行构建。如从运作的角度,汪鸣和冯浩提出,物流服务能力是指企业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在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对物流运作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能力⑤,成为我国最早将运营思想引入物流服务能力范畴的文献之一,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借鉴;马士华等认为广义的物流服务能力主要是指企业的物流运作能力,它反映的是组织的综合物流功能水平⑥;刘岩等认为物流服务能力即为物流服务提供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和技能⑦。如从资源的角度,Danghery等认为物流服务能力是企业所有资源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⑧,成为最早借用资源基础观阐释物流服务能力的经典文献之一而被国内外相关后续研究广泛借鉴。如孙润霞从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企业资源入手,认为物流企业服务能力是由资金、基础设施、信息技术等六大类资源为基础构成的综合能力群⑨。

       (二)3PLs绩效

       3PLs绩效,作为资源综合作用的目标和结果⑩,其重要程度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3PLs绩效的综合性和多面性特征不断突出,其测量也需要用一组指标进行综合反映。目前常用的3PLs绩效测量体系为Kaplan & Norton所构建的包括财务绩效指标和非财务绩效指标的平衡计分卡分析框架。在相关研究中,由于研究目的或视角不同,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测量指标的选取也不尽相同。如Lu & Yang在对台湾地区国际分销运营商服务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中,选用五个非财务绩效指标(顾客关系、顾客满意度、降低运营成本、销售增长率和市场份额增长率)和两个财务绩效指标(投资回报率和利润率)对3PLs绩效进行综合测量;Yang et al.对台湾地区集装箱运输服务商对其资产性资源能力、物流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及企业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时,分别选取一个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对企业绩效进行衡量(11);Yang在对台湾地区海洋货运服务商创新能力对企业服务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分析时,也采用单一指标对企业财务非财务绩效进行反应(12)。近年来关于3PLs绩效的典型性研究成果详见表1。

      

       (三)理论述评

       由文献回顾可知,由于运营管理理论侧重强调能力形成的过程性和动态性,资源基础观则侧重于静态能力的形成,而能力的形成既需要静态的资源作为基础性支撑,也需要在具体的企业运营过程中对各种静态资源的合理应用。但现有研究中多数是以某一理论为基础对物流企业服务能力进行阐述,则略显单薄。基于此,本文将以运营管理理论和资源基础观(OM-RBV)双重理论为基础,同时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物流企业服务能力进行诠释和构建,并采用相应的计量方法对该理论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定量验证。

       关于物流企业绩效的相关研究中,尽管在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的指标选取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3PLs绩效由财务和非财务两部分构成已取得广泛共识。本文也将从这两方面对企业绩效进行综合反映。

       随着物流产业的迅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3PLs)作为支撑物流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生力军,其物流服务能力的高低不仅对自身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衡量一国(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对此,国外许多学者从概念、要素、特征等方面对3PLs服务能力进行了大量有益的研究,并将其纳入3PLs的“能力-绩效”分析框架。在我国,物流业作为新兴产业之一,起步较晚,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3PLs服务能力的概念界定、构成要素等理论探索阶段,很少将其纳入3PLs的“能力-绩效”分析框架,并研究我国3PLs服务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应等问题。因此,本文对我国3PLs服务能力进行构建,在对其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实证检验、修正的基础上,将其纳入本文所构建的“能力-绩效”分析框架,进一步对我国3PLs服务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力图找出我国3PLs服务能力对企业绩效的真实影响效应,以便为我国3PLs提高企业绩效及整体竞争力提供决策依据。

       二、理论假设与模型构建

       (一)3PLs服务能力

       由于物流企业服务能力除了具有一般意义服务能力的无形性等特征外,还具有构成要素多元化、服务功能多样化、功能效果特殊化等特征。结合物流企业服务能力的基本特征,相关已有研究,以及运营管理和资源基础观(OM-RBV)的核心内涵。本文对3PLs服务能力进行界定:即以一定的资产性资源为基础,以满足顾客不同服务需求为目标,通过运用一定的资源配置手段和组织管理措施,在企业内部经长期运营而形成的,能够被该物流企业拥有、控制或利用且不易被模拟的一组能力群,物流企业应用该组能力群预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服务、最佳的方式、最优的成本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进而促进物流企业绩效的提升和战略目标的实现。结合层次理论思想,本文将我国3PLs服务能力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应用层和战略层。详见图1。

相关文章: